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银行纷纷发力互联网贷款业务,开始从线下向线上转移。《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线上贷款,一般只需要通过搜集到借款人信息,多维度给借款人画像,借助APP等线上渠道申请,几分钟就能给借款人提供数万元到数十万元额度不等的贷款。尽管线上贷款满足了人们便捷用款的需求,但是个人信贷业务的线上化迁移也存在多种问题和风险隐患。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属于在线信贷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未来应该通过更好的技术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商业银行授信前采集数据应该更多元,维度要尽量丰富,加强贷款客户真实信息核查,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反欺诈水平。从全社会来说,要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从法律上要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打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总之,在金融科技时代,抓紧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非常重要。
银行发力线上贷款业务
银行的个人贷款主要分为经营性贷款、抵押消费贷款、信用贷款、按揭贷款等等,目前,各大银行线上贷款主要面向小微企业或个人的线上信用类贷款产品。
《证券日报》记者随机体验了几家银行的线上信贷产品,记者发现手机银行线上贷款产品种类较多,主要包括信用贷、质押贷、小微抵押贷、车贷等等。相比银行传统贷款模式,贷款流程以及手续更加简单快捷。申请、审批、提款、还款等手续全部可在线完成,最短只需5分钟。此外,同类产品中,一般国有银行的贷款产品利率低于股份制银行,部分国有大行信用贷产品年化利率甚至低至4%以下。
记者在多家银行的手机银行上进行体验,只要在“贷款”栏目中选择“信用消费贷款”,点击“申请贷款”,就可以看到自己能否贷款,以及最高可贷额度,填写相关信息后提交申请,最快可实现一分钟到账。
记者注意到,某国有银行APP贷款页面上推出三款贷款产品,主要包括个人信用贷、农户专属和小微企业客户,全部实现“自助申请→自动审批→自动放款”的全线上模式。该行工作人员介绍,不仅贷款利率低而且操作流程简单,其中,个人信用贷利率低至3.8%。“此前,上述贷款都是线下签字,审批流程复杂,客户需要去银行跑好多趟。”
另外,记者调查发现,股份行消费信贷产品的贷款利率在5%以上,部分银行的信用贷年化利率甚至最高可达10%以上。例如,记者在体验某股份制银行一款信用贷时,在点击贷款时直接出现可借款额度界面,在产品的介绍中显示,从申请到获知审批结果预计需要10分钟,获批后放款到账最快只需60秒。据该行的个贷经理介绍,该款产品的年化利率在8%—18%之间,最终贷款额度和利率主要根据综合评估个人信用及经济实力,由系统自动审批决定,包括且不限于个人征信、公积金、社保、单位性质。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留意到,各家银行在贷款用途上都特意提示,贷款可用于客户本人及其家庭消费,例如装修、购车、结婚、旅游、留学、大额耐用品消费等,同时,各银行均强调不能用于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股本权益性投资、购房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消费与投资行为。
从多家银行三季报披露信息来看,零售贷款业务出现明显回暖。例如,农行在三季报中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实体贷款较年初增加1.65万亿元,增量增速均创近五年新高。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542亿元,比年初增长61%,新增小微有贷户48万户,贷款增速、客户增量均居同业前列。招商银行在三季报中披露,该行零售贷款占比由6月末的51.2%增至9月末的55.32%;宁波银行在三季报中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该行个人贷款及垫款较上年末增长29.25%;而对公贷款及垫款的增幅为19.17%。
信贷业务需关注几大风险点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码政策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通过对地方法人银行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予以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激励地方法人银行进一步加大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同时,各地央行也出台相关举措,从利率上提供补贴支持银行加大信用贷投放。
一面是监管鼓励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另一面不可回避的是网络贷款业务意味着较大的风险敞口,风险管理不审慎、金融消费者保护不充分、资金用途监测不到位等问题频发。特别是近年来,诈骗贷款的案件不断增多,部分不法分子利用贷款的漏洞实施诈骗。
目前,银行个人线上信贷业务仍存在较多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商业银行缺乏信用数据来源。其依赖的是央行的信用信息,对于银行本地化的贷款业务尚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来把握贷款人信用,而对于线上这种模式,则获得信用数据的难度较大。其次,网络安全布局不仅局限于商业银行本身,例如有诈骗团伙通过篡改公积金缴存系统数据来骗取信用贷款。商业银行本身缺乏数据入口,缺乏客户信用数据的同时,还要面临数据真伪的辨别。所以风控不只是银行需要提供安全网络环境。再次,银行缺乏信用抵押品。银行贷款多数要抵押物,而网络贷款抵押品要求不高,而实际上一些成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是有自己的信用抵押物,可以了解贷款人的社会关系、赋予诚信的贷款人更多权益。
盘和林进一步指出,银行在互联网贷款业务方面发力是一项综合的风控工程,最好不要落入公式化的流程层面,而是要多元的考虑客户的诚信问题。过去的银行习惯于利用程序化的贷款放款流程,这不利于应对多变的互联网环境。另外,成立更加全面的第三方征信企业,尤其是有数据入口的互联网公司开展第三方征信担保业务,有利于银行规避风险,扩大在线业务。(彭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