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随着一个巨大的钢筋笼平稳吊装入槽,深圳地铁12号线桃园站首根钻孔灌注桩开始浇筑,这意味着该站点正式进入了主体建设阶段,将全线主体工程开工工点增至21个,为全面完成年度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12年进入深圳城市建设领域以来,中国电建先后承建了深圳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要项目,累计合同额近千亿元,已然成长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
一次成优
电建地铁建设品牌彰显
中国电建在深圳承接了深圳地铁7号线、12号线、5号线南延线、9号线支线、4号线三期工程4301标、10号线1013标等项目,建设里程从零升至90公里,合同额超425亿元。其中,深圳地铁7号线是中国电建承建的首条完整线路,该项目提前两个月高质量开通并一举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成为广东首个获此荣誉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推行绿色文明,建造绿色地铁。施工中,中国电建积极采用“距离降噪、声源降噪、屏障降噪、绿化吸噪、吸声减噪”5个降噪措施,减少噪音对周边的影响,降低尘土污染,减少水污染。
面对复杂的建设环境,中国电建牢固树立“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干地铁就是干环境”的理念,严格按照“绝泥水、抑扬尘、降噪音、靓围挡、不扰民”的基本要求,设置专门的洗车池,修建泥浆池、沉淀池,全面布设总悬浮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配备雾炮机及防尘喷淋系统,实时监测周边环境,确保扬尘达标。深圳地铁7号线也因此获得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深圳地铁10号线益田停车场、凉帽山车辆基地先后获评 “深圳市治污保洁示范工程”。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整体水平。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中国电建围绕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技术难点,努力推进“四新”成果和十项新技术到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一体化的盾构管理平台,实现了盾构掘进数据、盾构姿态的实时监控,有力地保障了盾构施工安全和质量;BIM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各专业施工碰口问题,为后期施工扫除了障碍。清水混凝土施工、冷冻法施工、顶管施工、桩基托换等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均在行业内起到了引领作用。在深圳地铁5号线南延线的施工中,大力引进新工具、新设备,自动测量机器人提升了测量放线的精确度,装配式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也保障了施工质量及现场的文明施工。在深圳地铁12号线,全线网、无死角的可视化施工现场监测系统以及人脸识别考勤系统逐步得到推广并进入实施应用阶段,未来,中国电建深圳地铁各项目将更趋智能化,以实际举措打造“智慧工地”。
抓安全、提质量,打造品牌名片。围绕打造平安地铁,中国电建深入开展风险源识别、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活动,组织好盾构施工、矿山法隧道掘进、车站基坑开挖、地面塌陷预防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方案审查、监控量测预警及环境保护等工作,加强风险防控。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监督检查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强化持证上岗和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安全考核和奖罚力度,实现了安全生产目标。
践行“深圳质量”总体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遵守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要求,严把进场关、设计复核关、标准试验关、质量检验关,大力推进质量标准化和管理精细化,持续开展工程质量专项整治和技术攻关,以严格的工作制度、管理标准、工艺措施,保障了工程质量。
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超越。深圳地铁12号线是中国电建在深圳承接的第二条完整地铁线路,其线路南北串联南山、宝安、福永、大空港及会展片区,承载着沿线市民的热切期盼。该项目起自南山蛇口左炮台,终到海上田园东,全长40公里,采用地下方式敷设,设站33座,其中换乘站18座。工程自2018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于2022年试运营。
深圳地铁12号线是一条民心线路,沿线多地是宝安人口高度密集、商品贸易高度繁荣的城区,蕴含了宝安许多经典文化沉淀和人文风貌。在地面交通已无拓展空间的情况下,12号线将给这些老城区带来了新的活力。不仅如此,12号线建成后,将串联起空港新城片区、广深科技走廊、“先进制造城”与“科技创新城”,成为支撑深圳市西部、前海(蛇口)自贸区、空港新城地区城市发展的“轴带”,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建立重要的物理空间联系。
为了全面建成建好深圳地铁12号线,项目动工之初,中国电建便提出了“全面超越7号线”的构想和目标,通过抓组织落实、抓快速推进、抓安全质量、抓文明施工、抓成本控制、抓项目党建、抓反腐倡廉,积极开展 “争先创优”劳动竞赛,以实际行动确保项目良好履约与团队建设,努力把地铁12号线打造成 “深圳质量”样板工程,以实际行动融入深圳城市发展,助力中国电建在转型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兵团作战
电建水环境一马当先
茅洲河作为环保部、广东省重点督办的黑臭水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中国电建相继中标茅洲河宝安片区、光明片区、东莞片区系列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逐步形成了全流域系统治理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管网建设、排涝泵站、补水工程、景观提升和污染底泥处置等六大项内容。
在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中国电建按照 “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总结提出适应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六大技术体系”,即“河湖防洪防涝与水质提升监测系统、雨污分流管网截排管控系统、内外源污染管控系统、工程补水增净驱动系统、生态美化循环系统、水环境治理信息管理云平台系统”。中国电建遵从水的自然规律,打破过去分块、分级的组织方式,以流域为单元,系统制定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按照“一个平台、一个目标、一个系统、一个项目、三个工程包”(“一个平台”即搭建全流域领导的高规格联动工作平台;“一个目标”即深莞两市围绕一个治理目标共同发力;“一个系统”即深莞两市联合编制流域治理方案;“一个项目、三个工程包” 即以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作为一个项目,分三个工程包进行实施)和“流域统筹与区域治理相结合、统一目标与分步推进相结合、系统规划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全流域整体治理模式,全面推进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目标的实现。
通过中国电建集团化系统推进,发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协调一体化优势,站在流域全局,立足系统治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统一管理,推动“织网成片、理水梳岸、正本清源、寻水溯源”等技术方案实施。“织网成片”是对流域内雨污管道实施全面排查,快速搭建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厂的效率;“正本清源”是分类管理工业小区与居民小区,精准实现雨污分流;“理水梳岸”是对每条河尤其是暗渠岔流河段进行梳理,确认沿岸排污口,强化沿河截污管理;“寻水溯源”是通过生态补水重塑河道生态,恢复河道自净能力。
污染河流整治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破解干支流不同步、分段治理、碎片化施工的弊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治水难题。中国电建结合以往承建跨流域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经验,突破传统治水格局,提出采用“地方政府+中国电建大EPC+大兵团”作战模式。由中电建水环境公司牵头组织20多家设计、施工、科研、装备企业的3000多名管理人员和30000多名施工人员,奋战在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一线,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连续掀起茅洲河治水提质“百日大会战”、“百日攻坚战”等建设高潮,连续完成了2017年、2018年重要点目标。
在整个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整本清源工程施工过程中,中电建水环境公司完成雨污水管敷设1956千米;曾创造了单日敷设4.18千米、单周敷设24.1千米的全国纪录,凸显了EPC和“大兵团作战”模式的巨大优势。
目前,中国电建已在深圳形成了以城市轨道和水环境治理两大业务板块为主,综合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未来,中国电建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黄金契机,立足“改革开放再出发”新起点,深度融入深圳城市发展脉搏,为建设美丽深圳贡献电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