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美的集团发布关于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方案的公告,拟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不低于人民币25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100元/股。
这是今年美的集团第2次拿出巨资回购公司股份。今年2月,该公司也推出了一个回购公司股份方案,拟回购不超过10,000万股且不低于5,000万股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140元/股;预计回购金额不超过140亿元。结果在2月至4月间,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9999.99万股,支付的总金额为86.64亿元(不含交易费用),履行完毕前次的回购计划。或许正是由于前次回购金额只有86.64亿元,并未达到140亿元的上限,所以在前次回购计划完成之后不久,公司又推出了新一轮最高50亿元的回购计划。
上市公司回购对于股价的影响通常都是正面的,所以上市公司回购股份通常都被视为是利好。不过,美的集团的巨资回购似乎并没有给其股价带来刺激作用。虽然美的集团按回购计划的上限回购了9999.99万股的股份,但仍然没有阻止住美的集团股价的跌势。美的集团的股价从2月10日的最高价108元,跌到了5月7日的最低价75元,跌幅达到3成,市值缩水2200亿元。虽然5月10日公司又发布了新一轮回购计划,但公司股价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股价又跌到了5月7日的低点。
美的集团两轮回购金额将超过百亿,对于A股上市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资回购。但为什么美的集团的巨资回购却没有挽回公司股价的颓势呢?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包括了这样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美的集团的回购是发生在历史的高位,今年2月10日创下的108元高点,是美的集团2013年上市以来的历史最高价。按去年的低点46.30元计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美的集团的股价上涨了133.11%。而就上市公司回购来说,其对股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价越低的时候,其对股价的刺激作用就越大;二是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回购也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在股价到了高位之后,回购对股价的刺激作用就较为有限。尤其是美的集团,是机构抱团股的重要标的,而进入今年之后,抱团股出现松动,投资者不再是一心做多,因此,美的集团的高位回购自然就很难进一步刺激股价上涨。
其次,美的集团的高位回购很容易让投资者将其与“阴谋论”结合在一起。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在这个市场上,投资者吃过的亏上过的当实在是太多了。美的集团高位回购,这种做法本来就超越了投资者的日常认识范围,很容易让投资者对其保持警惕。虽然近年来,美的集团是一个回购公司股份的大户,但也是一个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大户,在股价上涨的背后,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不断。所以,对于美的集团的高位回购,投资者自然会对其保持警惕。
当然,美的集团的高位回购是不是一场“阴谋”,这个难以作出定论。但很显然的是,美的集团的高位回购被机构投资者利用了却是事实。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的集团机构投资者数量减半。去年底美的集团机构投资者数量为1765家,持仓股数达45.54亿,占总股本65.41%。其中基金数量为1687家,持仓股数达8.33亿,占总股本11.77%。券商集合理财数量为71家,持仓股数达547.78万,占总股本0.78%。
今年一季度,美的集团机构投资者数量为890家,同比减少49.58%。持仓股数达43.5亿,同比下降4.48%,持仓股数占总股本62.39%,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基金数量为861家,同比减少48.96%。券商集合理财数量为23家,同比减少67.61%。美的集团股价走低,显然与这些机构投资者的出逃是密切相关的。
不仅如此,美的集团的巨资回购没有挽回公司股价的颓势,也与公司回购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关系。比如,前次回购虽然耗资86.64亿元,回购了9999.99万股股份,但这些回购的股份并没有注销,而是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及/或员工持股计划,这样的回购并没有提升公司股份的含金量,因此也难以刺激公司股价上涨。
此外,美的集团基本面存在隐忧,这也是导致该公司近期股价不振的原因。比如,去年下半年,钢材、铜材、铝材、塑料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开始走高,今年一季度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对家电企业的利润造成一定影响。同时,美的集团为了扩张ToB板块业务,去年四季度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收购活动,导致美的集团商誉高企,一季度商誉达到250.68亿元,超过固定资产31.13亿元,占非流动资产20.61%。高企的商誉对于公司股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