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用1.7万亿元。那么,这些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今年是否会退出?
对于这一问题,3月5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举行的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给出了答案:在研究论证基础上,部分适当延长执行期限,部分到期后停止执行,不搞“急刹车”。
四方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如何落实这一点?刘昆从四个方面予以阐述:一是依法依规征收,严禁征收“过头税费”,虚增财政收入,不能因为财政收支矛盾大而违法违规,增加群众、企业的负担;二是提高支出效率,要优化结构,加强管理,快速直达,提升资金的效率;三是防止铺张浪费,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节用为民,把钱花在刀刃上;四是强化绩效管理,绩效管理要覆盖到所有的财政资金,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积极的财政政策强调更可持续,覆盖内容很广,体现在今年的预算安排上,有三个特点。”刘昆说。
他进一步表示,一是财政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今年的赤字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比去年有所降低,但和2019年相比,赤字总额3.57万亿元,增加了0.8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新增3.65万亿元,增加了1.5万亿元。中央本级财政支出连续两年负增长,节省的资金用于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今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比去年略有增加,规模超过8.3万亿元。
二是与今后年份的财政政策做好衔接,留出空间。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减税降费,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持续下降,目前保持在15.2%的水平。在世界各经济体中,比值是最低的,体现了惠企利民。我们将持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保持政府部门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既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出力度,又为今后应对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三是坚决做实化解财政风险隐患,持之以恒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防范基层“三保”支出风险,确保财政经济稳健运行、可持续。
财信证券首席经经济学家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一是在总量上注重财政的可持续性和相机调控。二是在结构上加强定向调控和精准调控。一方面延续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另一方面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政政策基调恢复为疫情前的“提质增效”,强调“更可持续”,意味着今年整体财政政策力度下调,主要目标是降低政府债务增速,稳定政府宏观杠杆率。
完善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力度颇大,特别是去年出台了诸多措施保市场主体。随着经济恢复常态化运行,之前在特殊时期出台的一些应急政策的退出和衔接问题备受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各地要把减税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
刘昆表示,减税降费是稳企业、保就业,促进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着力完善有关政策,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他介绍道,一是制度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将继续实施。近年来出台的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制度性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实施,政策叠加效应持续释放,群众和企业的减负会越来越明显。
二是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政策适时推出,对2020年出台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在研究论证基础上,部分适当延长执行期限,部分到期后停止执行,不搞“急刹车”。
三是小微企业税费优惠突出强化。在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减免力度,巩固和拓展政策成效,提高小微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
四是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加大对各类违规涉企收费的整治力度,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各级财政部门将算大账、算长远账,克服眼前收支压力,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更好发展。”刘昆说。(朱宝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