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强监管力度不减,让处于转型轨道中的信托行业存量风险加速暴露,违约频发、延迟兑付成为信托行业甩不掉的“标签”,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虽然信托行业进入了转型发展的调整期,但上市公司对信托产品仍保持偏爱。7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开年至今,已有63家上市公司通过公司本身或控股参股公司购买了信托产品,合计认购金额高达174.22亿元。虽然“钱生钱”利用闲置资金购买信托产品通常被上市公司视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最优方案,但也须警惕切勿在“买买买”中过度理财。
豪掷上百亿买信托
今年以来,虽然信托行业违约事件频发、负面消息频出,但阻挡不了上市公司“狂买”信托产品的步伐。7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开年至今,已有63家上市公司豪掷共计174.22亿元,通过公司本身或控股参股公司购买了信托产品。
反观去年同期,彼时共有62家上市公司购买了信托产品,相较今年而言,虽然购买信托产品公司总量无明显变化,但认购信托产品金额差额却较为明显,去年同期62家上市公司认购信托产品金额为145.6亿元,比2021年同期少28.62亿元。
从信托公司角度来看,今年63家上市公司共认购了包括平安信托、华润深国投信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中融国际信托、国投泰康信托、中航信托、光大兴陇信托、中海信托、五矿国际信托等在内的共计35家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
其中,平安信托的产品最受上市公司的青睐,共计被认购54次,华润深国投信托排名第二,共计被认购20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中融国际信托并列第三,均被认购14次。浙商金汇信托、上海国际信托、华能贵诚信托、山东省国际信托、建信信托等信托公司的认购次数较少,仅被认购1次。
作为“专业”级别的投资者,上市公司为何“狂买”信托产品?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在回应北京商报记者时解释称,上市公司买信托是基于收益高于银行理财,符合上市公司对高收益的需求。另外,“资管新规”之后,银行理财产品也要明确、实质地打破刚兑,这和信托一样,但对比而言,信托产品依旧收益较高,这是因为信托公司相比银行理财具有跨市场资产配置的灵活制度优势,只要风控到位,完全能实现预期收益率,在这方面银行理财的资金投向、收益保障方面就会有一定逊色。
用益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表示,上市公司买信托产品主要还是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从产品收益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信托、银行理财等产品的收益持续下降,但与理财产品相比,信托产品的收益还是有较大的优势。从部分统计信息来看,以房地产类和消费金融类的非标产品为主,这是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无法做到的,非标产品的低风险和相对高收益是信托产品保持高吸引力的关键。
惊现11%高预期收益率信托产品
高收益、高盈利也将上市公司的目光自然而然的引向信托产品之上。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对于理财目的,上市公司一般会在公告中提到,“通过适度的投资,可以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为公司和股东谋取更好的投资回报”“实现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及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而从收益率来看,若兑付成功,信托产品较高的收益率也确实能为上市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盈利。北京商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在被63家上市公司认购的204款信托产品中,共有48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均在7%或7%以上,更有甚者,部分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已达到了10%、11%这一标准。
例如,根据Wind数据披露的信息,深圳市漫步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漫步者”)认购的一款广东粤财信托发行的信托产品,投资标的预期收益率为10%,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银科技”)认购的一款国民信托发行的“国民信托·慧金8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预计年化收益率则达到了11%。
北京商报记者也在漫步者、恒银科技两家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查询到了相关信息,根据漫步者发布的公告,该公司在5月左右认购了“粤财信托·鹏雅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认购金额为5000万元,投资标的预期收益率为10%。
根据恒银科技此前发布的认购公告,该公司在7月13日购买了“国民信托·慧金8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认购金额为1.7亿元,预计收益金额达2805万元,该产品期限为18个月,收益类型为非保本浮动收益,预计年化收益率为11%。具体资金投向是向天津致融建筑材料销售有限公司发放贷款,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
近年来在流动性偏松、市场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信托产品收益率节节下行,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信托产品中,8%的收益率更是难觅踪影,为何上市公司认购的信托产品会达到如此高的收益率?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认为,部分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可达11%,需要看具体产品的条款信息,例如一些通道业务、结构化产品的次级等产品都会存在这种现象,但这些都属于高风险等级甚至最高风险等级的投资。“国民信托·慧金8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建筑材料销售公司贷款项目,项目风险等级至少是中高风险。
喻智则持有不同的看法,“11%的高收益率应该不太可能,上述恒银科技认购的这款信托产品应该是浮动收益型的产品,比如股权投资形式的预期收益。浮动收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净值化产品,在标品信托里比较多;另一种是固定收益+比例的超额收益,这类收益安排在股权投资类产品比较多见。”
应规避风险、切勿激进投资
虽然信托产品在安全性、收益性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可以满足上市公司多方面的理财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买买买”背后潜藏的风险更值得关注,近日一家上市公司就因为购买信托产品收到了监管的问询。
7月28日亿田智能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监管要求该公司说明“公司认定本次信托计划为低风险投资品种的判断依据,公告披露内容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虚假陈述情形等”。
监管提到的信托计划是亿田智能认购的一款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的信托产品,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该产品名叫“外贸信托-赢家稳健财安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起息日为2021年7月26日,产品到期日为2022年1月24日,预期年化收益率5%,亿田智能认购金额为1.5亿元。
深交所在关注函中表示,亿田智能所述的本次投资的理财产品属于低风险投资品种,但公司报备的产品认购风险申明书显示,信托资金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管理产品份额(以下简称“标的资管产品”),标的资管产品主要运用方向为债券、公募基金、金融衍生品等,具有较大风险,投资者在赎回或信托计划清算时取得的资金可能显著低于其投入的信托资金甚至可能全部损失。
虽然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进行投资无可厚非,但过度理财无疑也会给公司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上述信托公司人士直言,上市公司的理财要符合流动性和安全性双重监管保障,虽然一般以低风险投资为主,但只要符合监管要求,很难说什么“度”才是过度理财。
廖鹤凯进一步指出,过度理财不符合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初衷,不符合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或潜在业务方向的拓展,对个别公司来说不专业的胡乱理财就是对股东不负责任的表现,甚至可能给公司运营乃至广大股东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亿田智能”案,如果符合他们披露的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投资框架,那闲置资金短期配置还是可行,但所列这些产品都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这也是监管的“红线”。(孟凡霞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