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孩子们喊我‘妈妈’的时候,我感到既亲切,又心酸。”说起日常从事的志愿服务工作,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刘春香五味杂陈。
在12月2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8年志愿服务德阳交流会(以下简称“志交会”)上,刘春香坚持10多年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大赛的认可和鼓励。她率领参评的“‘舞’所不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大赛金奖。
在此次“志交会”主会场所在地四川省德阳市,志愿者刘春香是志愿者群体的代表。围绕着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志愿服务事业为这座城市凝聚了浓浓的“善意”。
10多年前,从吉林来到四川德阳生活的刘春香,在一次活动中和当地的留守儿童结识,“我在这些孩子眼中看到了那种对艺术的渴望和向往,就像我年轻的时候发自内心的喜爱舞蹈、喜欢艺术”。
当时中江要发展特色教育,却几乎没有舞蹈老师,市里有的老师也不愿去条件差的中江。犹豫许久之后,刘春香决定“听从内心的声音”当一个志愿者,帮助留守儿童圆一个艺术梦。
2013年8月8日,在中江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及志愿服务队成立,中江的留守儿童有了一个追求艺术的平台,刘春香的公益之路也一发不可收。
和刘春香在一起,许多孩子找到了快乐,有的孩子直接喊“妈”“刘妈”,这让她感受到了满满的暖意。“后来不管我走到哪里开展志愿服务,只要是愿意学习跳舞、学习艺术的孩子,我都要免费赠送孩子一套舞蹈服和一双舞蹈鞋。”
除了刘春香的项目,由德阳市广汉市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中心“小镜子心语”网络电台报送的“小镜子心语”线上阅读项目、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德阳供电公司鲁鹏志愿者联盟报送的基于“鲁鹏志愿者联盟”的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也分别在此次大赛中获得银奖。
“小镜子心语”的志愿者张晓静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外出务工的家长有同样的困惑:不会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怎么办?在外打工,没人陪孩子读书怎么办?
为家长们排忧解难的志愿服务项目“小镜子心语”应运而生。大约200名由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利用“互联网+阅读”的方式,开展阅读陪伴。
张晓静说,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感受到社会的善意在人际之间传递。收听节目的很多师生、家长代表,反过来又成为项目的志愿者,参与录播策划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志愿为我,我为志愿”的美好社会氛围。
在整个德阳市,“快乐留守·志愿行动”“招善引慈”等共青团系统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已深入人心。自2014年起,德阳市共实施“快乐留守·志愿行动”公益项目143个,提供志愿服务8000余人次,服务留守学生6.9万余人次。
2014年至今,公益项目“招善引慈”工作共实施助残、便民、帮老、扶幼等类别公益项目249个,整合财政专项经费及社会爱心资金共计330余万元,服务基层群众9.2万余人次。
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德阳市还积极策划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如3月5日学雷锋日前,开展“百朵鲜花送‘雷锋’”——2018年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组织100名青年志愿者骑行共享单车为优秀志愿者代表和一线劳动者代表送去鲜花和祝福。在世界水日,德阳市组织“河小青”志愿者开展水法律法规及“依法治水”宣传活动。
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常态化、机制化,营造志愿服务氛围,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2018年9月起,团德阳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为期3年的“志愿德阳·聚力同创”——德阳市青年志愿者“个十百千”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行动,围绕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个目标,打造以职业道德为核心、以专业化知识为基础、以精准化服务特定人群为目标的数十类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实施不少于100个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助力文明城市创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000场次。
团德阳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德阳共青团将进一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普及志愿服务精神,塑造志愿服务文化,培养志愿服务意识,营造“社会尊重志愿者、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浓厚氛围,激发从事志愿服务的社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