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 >

“黑科技”赋能绿色储粮 科技创新惠及亿万农户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审:    发布时间:2020-10-26 10:50:27

储存了5年的小麦、3年的稻谷和3年的玉米培育出了青翠的小苗,这些即将出库轮换的粮食,仍能保持90%至95%的出芽率……这是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储粮”)第三届公众开放日活动上看到的神奇景象。

让储存的粮食保持超强的生命力,靠的就是众多“黑科技”。吹内环流“空调”、“气”死虫害霉菌、装“千里眼”织就全球最大粮食物联网……这个我国最大的农产品储备集团,成立20年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助力守住“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

中储粮董事长邓亦武介绍说,该公司2015年以来累计已投入80多亿元资金进行了各种科技化改造,目前中央储备粮的科技储粮覆盖率超过98%,综合储存损耗率从2%以上降至1%以内,南方地区控温储藏的稻谷出库时品质如新,“藏粮于技”效果显著。

住“空调房” “黑科技”赋能绿色储粮

走进中储粮北京顺义直属库有限公司,一排排形似巨大集装箱的白色平房仓映入眼帘,沿着32号粮仓外部的不锈钢扶梯而上,抵达顶部进入仓内,一股谷物特有的芳香扑面而来,2018年河北出产的6700多吨小麦在这里住着“空调房”,储存两年多品质依旧如新,背后是多项绿色储粮“黑科技”的支撑。

中储粮北京分公司自主研发的内环流控温技术便是其中之一,冬冷夏用,自给自足,让粮堆做自己的“绿色空调”。

“冬季通过埋藏在粮堆里的通风管道和外部的通风口,把仓外的冷空气抽进来,打到粮堆下面进行蓄冷。到了夏季,把粮堆内的冷空气抽出来,再通过隔热管道打到粮仓里,仓温和表层粮温都能控制在25℃以下,仓湿降低到35%以下,可有效抑制粮食发热生霉、延缓粮食品质变化。”32号粮仓保管员蒋月超解释说。

除了控制温度、水分,防控病虫害也是一件难事。事实上,粮食入库后,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杀虫,防止田间害虫、微生物感染。但如果在储存的过程中,发现了虫害霉菌,又不想使用化学药剂,那该怎么办?

此时,智能气调储粮技术就派上了用场。据介绍,系统根据粮堆中害虫种类及数量,结合粮温与仓房气密性情况,自动制造出一定浓度的氮气输入粮堆,用薄膜制作氮气气囊将粮食密闭,让害虫、微生物缺氧死亡,从而达到杀虫、抑霉、绿色保质储藏的目的,无毒、无害、无污染,保证了粮食储存和食用品质安全。

这只是中储粮绿色储粮技术研发应用的一个缩影。邓亦武表示,为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粮库广泛采用绿色储粮新技术,让储备粮更加优质、绿色、安全,让人们吃上更加放心的粮食。

据了解,目前中储粮全系统完好仓容近1亿吨,占全社会仓容的五分之一,97%以上为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等现代化仓型,储备品种涵盖小麦、稻谷、玉米、大豆、食用油和棉花,根据不同储粮生态区气候特点,已形成北方以低温(准低温)储粮为主、南方以控温和气调储粮为主的技术体系架构,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智能氮气储粮、内环流控温、空调控温、智能通风等绿色、低碳、循环储粮新技术,储粮条件得到跨越式提高,在2003年就彻底消灭了“陈化粮”。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从公司成立之初60%快速提高并稳定在95%以上。

装“千里眼” 织全球最大粮食物联网

身在北京,却能看到五百多公里以外中储粮大连直属库每一个角落,就连仓内一颗颗玉米粒的温度、湿度等状态都一清二楚,这有赖于智能化粮库集成控制平台。

从2014年开始,中储粮实施“智能化粮库”三年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度改造传统粮库。每个直属库安装有100多个高清摄像头、数千个粮情传感器,至今已实现980个库点全覆盖,涉及全国90%的地级城市和13个粮食主产区95%的县,汇聚起来织就了全球最大的“粮食物联网”。

长47米、宽29米的顺义直属库33号粮仓里,一眼望去,金黄色的玉米平整铺开,仿佛只有薄薄的一层,但实际上深达5.4米,存储总量超过5600吨。

该仓保管员宋辉介绍说,这里由南向北埋放了11列测温电缆,将粮堆平均分成四层,一共有308个测温点,可以说是组成了一个网,24小时实时监测玉米的温度、湿度等情况。而且,仓内的高清摄像头可将图像放大23倍,微小害虫都无从遁形。“一旦发现异常点,我们就会及时进仓处理。”

这其中同样暗藏很多“黑科技”。例如,温度场云图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粮堆中温度、湿度场等进行采集并进行多场耦合分析,通过计算机语言绘制可视化的“粮情动态云图”,结合仓型特征、储粮特性、区域环境等物理印记和信息印记进行云图指纹化处理,自动分析即时及历史粮情云图中的斗、箕、长线、季节线的特征分布,分析和预测预报储粮状态及变化,判断储粮的数量、质量的安全状态。

不仅如此,智能化粮库集成控制平台还能够调取出入仓作业、储粮作业、购销结算等各项业务的数据,做到对每一笔业务穿透管理,实行资金集中和日预算管理,使直属企业每花一分钱都在有效管控之下,真正做到“看得见、管得住、用得好”。

交“舒心粮” 科技创新惠及亿万农户

“确保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确保调得动、供得上。”顺义直属库生产区内,红色的字牌十分醒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中国充分发挥储备粮的宏观调控职能,一方面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防止“谷贱伤农”;另一方面,通过拍卖政策性粮食和投放储备轮换粮,源源不断向市场投放粮食,防止“米贵伤民”。

“购、存、调、销”,中储粮就在这“四字诀”中守好14亿人的饭碗。数据显示,自2005年至今累计收购政策性粮食9.8亿吨、销售7.4亿吨,执行政策性收购的地区最多时达到24个省区市。同时,围绕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去库存力度,近5年累计销售政策性粮食3亿吨;高效完成国家下达的37批次、6847万吨粮食跨省移库计划,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调运纪录。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惠农富农政策落地,中储粮开发了“惠三农”预约售粮APP,打通预约、收购、结算全链条,农民通过手机即可就近选择售粮库点和时间,提高粮食收购效率。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售粮APP的应用显著减少了农民售粮跨区域流动和人员聚集。截至目前,“惠三农”预约售粮APP累计注册农户已达65.4万,实现预约售粮1900万吨。

同时,面对政策性粮食收储点多面广、涉及亿万农户的情况,中储粮研发了政策性粮食收购“一卡通”系统,在全国一万多个收储库点推广应用,从粮食入库到结算支付“一卡通办”,40多分钟即可完成,所有环节公开、透明、可追溯,实现“粮出手、钱到账”,让农民能够卖“明白粮”、“放心粮”、“舒心粮”。

“过去20年,储粮科技为中储粮事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展望未来20年,科技创新将为中储粮事业赋予新的发展动能。”邓亦武表示,中储粮将对标国际一流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完善协调、开放、共享的科技工作体系,以“绿色、节能、高效、安全”为目标,以数字仓储、智能粮库、智慧中储粮为方向,强化技术创新、装备创新、管理创新的紧密融合、均衡发展、整体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为实现“两个确保”、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王璐)

标签: 科技创新 绿色储粮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