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5181亿元。”日前,人民银行举行2020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表示,当前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多位专家对人民网金融表示,当前全社会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数据整体好于预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活水”作用效果显现。下阶段,货币政策在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仍需加强风险防范。
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 受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拉动
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9月末本外币的贷款余额是175.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人民币贷款余额16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量是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外币贷款的余额是89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前三季度外币贷款增加1125亿美元,同比多增1076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中长期贷款从3月份就开始在持续加快,9月末余额增速是14.8%,这是2018年以来的最高点。从中长期贷款的实际投向看,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的中长期贷款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贷款结构持续优化。”阮健弘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主要受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拉动。其中,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达1.07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新高,表明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的定向滴灌政策正在加速推进。近期消费修复开始加速,以消费贷为主的居民短期贷款在9月也出现明显多增。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虽然市场已经预期本月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将有所提高,但实际新增规模仍超出预期。从结构上看,企业贷款较上月有明显增加,居民贷款继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企业贷款新增9458亿元,说明加大对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效果明显。居民贷款新增9607亿元,说明消费需求逐渐改善和购房需求仍然较为旺盛。
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优化 呈现三方面特点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是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9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3.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630亿元。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是280.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
阮健弘表示,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优化、总量增长,结构呈现三大特点。一是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实体经济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获得的直接融资大幅度增加,三是金融体系配合财政持续发力,政府债券融资力度很大。
“本月新增社融规模较大幅度超出市场预期,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从结构上看,人民币贷款投放力度加大带动表内信贷多增,股票融资和政府债券融资延续较高增长态势,带动直接融资。”温彬说。
王青认为,9月份社融环比少增,主要受新增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环比萎缩,以及房地产融资政策收紧导致信托贷款大幅多减影响;同比多增近万亿元,大幅超过市场预期,这主要源于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融资和表外票据融资三项新增规模同比扩大。
M2增速反弹 货币派生能力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的余额是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和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的余额是60.23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1和4.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的余额是8.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是5181亿元。
王青表示,9月末M2增速反弹,直接原因是季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财政存款大幅下降。9月M1增速续创新高,体现经济修复进程较快推进,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活动趋于活跃。
“本月M2同比增长10.9%,涨幅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M2增速明显回升。信贷投放力度加大提升了货币派生能力,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万亿元,明显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本月M1同比增长8.1%,较上月继续回升0.1个百分点,创下2018年3月以来的新高,结合制造业PMI等指标的改善,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力增强。”温彬说。
温彬认为,下阶段货币政策在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同时,还要加强风险防范。一方面,提升结构性政策力度与效果,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扶持;另一方面,不搞“大水漫灌”,谨防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推升资产价格泡沫。同时,继续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和疫情态势,对人民币升值以及可能引发的跨境资本波动做好应对准备。(记者罗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