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东部,位于坪山的新产业生物大厦内,试剂及试剂原材料等相关研发工作,正在按步推进,去年2月,全球首款新冠病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就在此诞生,为抗疫“战场”提供了新“弹药”。深圳西部,地处宝安的安科高技术生产车间里,CT、磁共振等高端医疗器械的制造仪器正在“噔噔”有序地转动。每年,超千台的大型医疗影像设备从这里走向世界。
日前,在国家工信部公示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中,“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成功上榜。该集群深圳方面牵头机构——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翘梧近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广医疗器械企业集聚已经形成,做高端医疗器械,深圳有先发优势。”
深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1300家
“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史,绕不开深圳医械。”蔡翘梧说,上世纪80年代,深圳还是边陲小镇,国内大量医疗器械的配件都要靠进口,中国医疗器械技术匮乏。在此背景下,深圳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应运而生,先后自主研发出中国第一台磁共振、中国第一台彩超、中国第一台超导MRI、中国第一台移动CT……在一系列先发优势下,深圳医疗器械产业优势渐显,产值比重逐渐上涨。
目前,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几乎覆盖了临床医学的所有领域,主要集中在医学影像诊断类、放射治疗类、医用电子仪器类、介入治疗类、口腔义齿类和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生产总值超800亿元,年产值接近全国的10%,出口超过全国的14%,位居我国大中城市的首位。截至2021年6月中旬,深圳市有13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天眼查数据显示,深圳有11.41万家医疗器械相关公司。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形象描述了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企业的蓬勃现状。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始崭露头角:迈瑞成为我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医疗设备公司;开立生物位列国内彩超行业龙头企业;深圳理邦成为知名彩超生产商……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超50家。同时,一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紧随其后:新产业多年专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市场占比稳居体外诊断领域领导者地位;安科位列医疗影像企业第一梯队……
打造“深圳医疗器械”大品牌
什么算高端医疗器械?蔡翘梧说,该概念虽然没有精准严格的内容划分,但一般指性能质量较高的医疗器械,“获评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意味着未来深圳的医疗器械整机要往高端的方向发展,做到和国际同步。”
按照要求,深圳方面,集群将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为产业发展建立良好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储备,为技术转移转化打好基础。其中,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重点解决医学成像、医疗机器人、医学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生化检测应急诊断系统技术公关平台重点解决生化检测应急诊断系统装备和期间核心共性关键技术;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医学影像公共服务平台重点解决7T人体磁共振成像关键技术。
深圳医疗器械行业为抗疫作出贡献
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2020版)显示,虽然深圳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在全国的占比逐年减少,但依托深圳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多年对医疗器械创新技术的发展,在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上正逐步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据一定份额。
去年新冠疫情的暴发,给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带来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机会。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2021版)显示,深圳医疗器械产业生产的口罩、监护仪、呼吸机等十类疫情相关产品,总产值高达225.2亿元,自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28日,深圳共出口新冠病毒检测试剂7625.6万人份、口罩88.9亿只、医用防护服116.69万件、呼吸机4.96万台、测温仪1843万个,五类物资出口金额约50亿美元,其中呼吸机和红外测温仪出口量分别约占全国的20%和18%。
这也促使深圳医疗器械企业进一步迈向全世界。比如,迈瑞成为海外采购有创呼吸机的首选。迈瑞2020年年报显示,2020年全年营收为210.62亿元,净赚66亿元,海外业务大增41%。
高端医疗器械集群产业影响力已形成
2020年4月,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落地深圳,这是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广东第二家、深圳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和获评“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等多重加码下,蔡翘梧对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当前,医疗器械企业集聚已经形成,产业链、创新链相关服务资源较为完备,集群发展生态体系及集群产业影响力已基本形成。
作为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发展促进机构,蔡翘梧表示,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将围绕“点”,打造“链”的建设,强化全链条协作,进一步完善共享机制;以“链”织“网”,促进各类服务资源协调融合,构建各类企业有序竞争、合作共生机制,形成良好的集群发展生态环境,针对集群发展面临的场地空间瓶颈,协调政府资源,打造专业园区,助力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