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与会委员表示,对中国资本市场新时期稳定健康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信心来自哪里?笔者认为或许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坚持深化改革。
当下,我国资本市场最为核心的改革之一,就是注册制改革。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审核注册公开透明。这就要求各方深刻理解注册制改革的初心和使命,把好“入口关”,为市场引入“活水”,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三季报为例,190家公司中有136家前三季度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超过七成;121家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或减亏,占比约64%。
有进有出,市场方能彰显活力。完善退市制度,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同样可圈可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20日,已有16家公司被强制退市,还有13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渠道退市,年内退市公司已达29家。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监管层已经多次提及退市制度改革。最近的一次是11月19日,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提出,下一步将优化退市标准,将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改为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不再简单考察企业盈利,而是同时注重持续经营能力。
笔者认为,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抓手,通过一进一出的改革,带动各个环节的制度创新,进而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其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步伐。
从2018年4月份央行宣布推出11条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时间表,到今年11月1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皆是我国资本市场近几年来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的一个缩影。
随着近年来A股被纳入明晟、富时罗素等国际重要指数,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热情和信心不断增强。
笔者认为,加大对外开放步伐,能够满足不同投资偏好的国际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进而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进入。这一方面有利于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崇尚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表示,证监会将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拓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拓宽商品和股指期货期权品种开放范围和路径。加强跨境审计和国际监管执法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可以预期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会越来越大,会受到更多的境外投资者的青睐。
第三,持续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对造假、欺诈等违法行为的从重处理,就是其中之一,而“零容忍”更是成为今年的高频词之一。同时,今年以来,证监会严厉查处了一批市场关注度高、影响恶劣的案件。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是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切实保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良好生态,促进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对中国资本市场新时期稳定健康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可喜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在这方面正不断努力,并且不断得到外界的认可。(朱宝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