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31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继续保持在荣枯线以上,这是制造业PMI连续第18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制造业PMI是观测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8月制造业PMI指数仍保持在荣枯线以上,总体看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但扩张步伐继续放缓。”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记者表示。
生产继续保持韧性
受近期国内疫情、汛情等因素影响,8月制造业扩张力度有所减弱,主要是市场需求有所减弱。从企业层面上看,大中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小型企业成本压力依然较大。
具体来看数据,在生产端,8月生产指数为50.9%,较前值回落0.1个百分点,弱于过去五年同期历史均值52.7%约1.8个百分点;从行业维度看,农副食品加工、造纸印刷机文教体美娱用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均位于较高的景气区间。
在需求端,8月新订单指数为49.6%,较前值回落了1.3个百分点,并且弱于过去五年同期历史均值51.2%约1.6个百分点,为2020年3月以来,首次跌落至荣枯线以下。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8.2%,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对于制造业扩张力度有所减弱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新订单指数为49.6%,低于上月1.3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8月高耗能行业新订单指数回落较大,对制造业总体负向拉动明显,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新订单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反映市场需求回落。
赵庆河还指出,有调查企业反映受疫情、汛情等因素影响,原材料供应及产品交付不畅,生产周期延长,新接订单因此减少。同时,8月部分行业市场需求稳中有升,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专用设备等行业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且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水平。
此外,服务业PMI再次降至收缩区间;基建项目启动带动建筑业景气度回升。“展望年内,预计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中秋国庆双节带动下,服务业PMI将回升至扩张区间;在基建托底经济和财政发力推动下,建筑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伍超明说。
企业发展信心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依然稳定。数据显示,8月制造业PMI分项指数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5%,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调查的21个行业中,除纺织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外,其他行业均高于临界点。调查中部分企业反映随着疫情、汛情影响逐步消退,生产经营将很快恢复常态,企业对未来发展预期仍保持乐观。”赵庆河表示。
同时,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出现回落。8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1.3%和53.4%,低于上月1.6和0.4个百分点,且两个价格指数差值连续3个月缩小,从5月的12.2个百分点降至7.9个百分点。
企业发展信心稳定与各类帮扶政策密不可分。去年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企业的政策,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更是为制造业的稳定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为未来5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规划“作战图”,一系列部署加快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印花税法正式出台、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纵深推进的改革为加快要素自由流动奠定基础。
来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1.45亿户,增长近1.6倍。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394.5万户,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国家税务总局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数量达到624.3万户,较2020年增长27.3%,较2019年增长22.8%。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力量载体。今年以来,市场主体数量的快速增长和生产经营的持续向好、信心的不断增强,成为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加快释放的重要佐证。
继续增加有效需求
总结来看,8月PMI数据反映出经济复苏过程当中“不稳固、不均衡”的现象仍然存在。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需求不足矛盾对经济持续恢复的制约增强,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要切实加强扩大内需的工作力度,尽快加大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着力解决需求不足的矛盾。
展望后期,制造业PMI会有何表现?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文韬认为,9月部分行业有望进入阶段性旺季,如黑色金属、汽车行业和家电行业等,对制造业市场需求有一定支撑,并带动相关生产采购活动回升。但当前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较大等问题仍存,要实现四季度经济平稳恢复,应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增加企业有效需求。
伍超明预计,年内制造业PMI将继续运行在扩张区间。“在疫苗接种率提升、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大背景下,国内需求将继续向消费端转移,海外需求也将延续修复态势,未来制造业大概率继续向上修复”。
那么接下来,宏观政策如何继续发力,为市场主体护航?红塔证券指出,预计后续财政政策或会陆续加码,对基建投资的深度抑制会有所修复。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将陆续完善(区域协调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乡村振兴定向宽松措施等),实现宏观经济政策“长短结合”与“量质并重”。(记者 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