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2021年-2025年医疗保障工作列明15项具体指标。其中,在患者用药保障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各省(区、市)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的品种要达到五个大类以上。
规划明确,全面建立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价格信息监测机制、交易价格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对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异常变动的分析预警应对能力。遏制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兼顾企业合理利润,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9月29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医保局将进一步扩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范围,让群众用上更多新药好药,重大疾病保障将更加有力,医保公共服务也将更加便捷。
“规划的发布,明确了集中带量采购将在未来五年逐渐常态化。我们能发现,集中带量采购早已显现出常态化趋势,比如从药品到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范围在逐渐扩大。地方也在推进带量采购。”医保专家杨华磊对中国商报记者说道。
自2018年“4+7”试点以来,我国通过带量采购的模式,已开展五批药品的集中采购,药品价格大幅下降,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4%,患者用药负担明显降低。除用药外,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步伐也在加快,集采中选的冠脉支架价格降幅达到93%,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平均价格分别从3.5万元和3.2万元下降到7000元和5000元,平均降价82%。
“集采使药耗价格真正降下来,民生保障温度真正升上去。集中带量采购将成为公立医院采购的主导模式,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国家医保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司长王文君表示,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改革也进一步净化了市场环境,重塑了行业良好的竞争生态,斩断了“带金销售”。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要,“十四五”期间将继续聚焦临床使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市场竞争较为充分、适合集采的品种,积极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
王文君表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完善规则,继续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的价格形成机制,根据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的特点及时迭代优化采购规则和政策。保障供应,压实中选企业的保供责任、指导医疗机构完善采购流程方式,切实保障中选产品的供应。同时,按照稳定市场、稳定价格水平、稳定临床使用原则,平稳开展采购协议期满之后的接续工作。此外,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将通过落实医保基金预付、结余留用等配套措施,引导社会形成稳定预期。
(记者 李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