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商务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同比增长6.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据《中国汽车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博世、大陆、佛吉亚、艾仕得、法雷奥、胜牌等跨国零部件企业都看好中国汽车市场,并会持续加重对华投资。
“外资零部件企业持续对华投资,不仅是看好中国的零部件市场,更是对中国汽车业未来发展拥有信心的表现。”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正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零部件巨头持续加码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全年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虽然同比下降2%和1.9%,但远好于预期,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新车市场。
正因如此,外资零部件企业始终紧盯中国市场。“中国是汽车动态控制系统业务单元未来几年的重要增长引擎,新工厂的设立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加快这一业务单元中国区的发展。”去年6月其电子空气悬架新工厂开工之际,大陆集团方面作此表示。而去年12月,大陆集团进一步宣布,在其常熟工厂建立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中心,提供高品质解决方案。“我们将继续增强在中国本土研发和生产能力,以此满足未来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大陆集团康迪泰克中国区总裁祁松表示。
在华持续投资的,不仅有大陆集团。同样在去年6月,跨国化工巨头英威达在上海化学工业区投资人民币70亿元,建设年产量40万吨己二腈(ADN)的生产基地。2022年竣工投产后,形成从己二腈到高性能聚合物的完整产业链,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尼龙66综合生产基地。这一材料,是汽车发动机气缸盖、挡泥板、保险杠、仪表盘、行李架、车门手柄、电控门窗等的主要材料,之前国内长期依靠进口。
此外,佛吉亚、纬湃科技等多家外资零部件企业亦在2020年在华进行了研发或生产方面的新投资布局。“这些投资与布局,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另一方面是看到疫情之后中国汽车市场恢复较快,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华泰证券分析师彭松林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国际电池巨头加码中国市场
去年在疫情的重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仍然跑赢大盘,全年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由此,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外资零部件企业也继续看好中国市场。
2020年11月,韩国LG化学向其南京第二座锂电池工厂再次增加投资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计划2023年产能将提升至32GWh,其扩产的主要产品是为中国产的特斯拉Model3配套18650圆柱形电芯。
去年,日本电产(Nidec)也在中国新建电动汽车马达研发基地,以满足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据了解,该基地将于今年投入运营。
此外,2020年1月,伟巴斯特嘉兴新工厂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研发中心已经落成。有感于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伟巴斯特表示,除了加强已有的汽车天窗核心业务,还在中国市场开拓全新的动力电池业务。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一大亮点,不仅有独资的特斯拉整车落户中国,更有LG化学、电产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抢滩中国市场。预计在今年,将有更多的相关零部件企业入华或增加在华投资。”招商证券分析师马宏图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谈到。
■新技术市场吸引投资
全球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全面转型态势明朗,尤其是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中国汽车行业所展现的新技术、新趋势、以及企稳向好的汽车市场,这些对外资零部件企业都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2020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项目集中签约,13个覆盖汽车车身、底盘、内外车饰、新能源动力总成、材料、传感器及电子元器件等汽车产业链上各类配套产品的项目正式落地,总投资超过40亿元。其中,佛吉亚拟投资人民币2500万元打造座椅生产基地,而在2019年,佛吉亚旗下的SAS公司已经于此落户,并开始为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提供完整的驾舱模块。当年5月,佛吉亚已经宣布投资人民币4.5亿元,建立佛吉亚歌乐汽车电子重庆研发总部,承担车载电子产品研发工作。“佛吉亚未来将继续对中国市场进行投资。”佛吉亚中国区总裁唐德福公开表示。
去年,互联网上曾经一度有“外资零部件将全面撤出中国”的说法,对此,外资零部件企业用事实已经作出了回答。“安波福曾经研究过到越南建设工厂,但是在分析了当地人文环境及其基础设施、汽车供应链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一设想。”安波福连接器系统中国区总经理沈国樑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如今汽车及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竞争,更多的是产业链竞争,只有把产业链从头到尾所有的关键因素连接起来,才有产业链稳定性可言。
“外资零部件有种说法叫‘赢在中国’,因为他们看到了去年尤其是疫情暴发之后,在各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实现汽车业复工复产,同时,中国不断扩大汽车领域的开放程度,为各国企业带来机会,也为外资零部件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些都极大提振了外资零部件企业的投资信心,帮助这些企业‘赢在中国’。”梁正认为,这或许可以称得上是对外资零部件等企业最大的吸引力。(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