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费者向本报反映,他们乘坐的网约车在人与车方面都不合规,但平台依旧派单,让他们在乘坐过程中为自己的安全捏了一把汗。记者找到网约车合规信息查询服务平台,在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的服务栏目,点击“网约车合规查询”功能,输入车牌信息,就能快速查询网约车车辆和相应驾驶员的合规情况。从记者掌握的情况看,在北京市场,网约车合规情况堪忧。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一般称为网约车,自2010年在中国兴起以来,经历了野蛮生长、“百团大战”再到格局初定等阶段,一直在向合规化方向发展。根据网约车管理有关规定,合规网约车驾驶员是指通过背景核查、考核合格、符合城市人民政府规定条件且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驾驶员;合规网约车车辆是指已安装应急报警等装置、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登记为预约出租汽车客运且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一般而言,合规的网约车驾驶员和车辆,意味着安全更有保障,服务更有质量。此前,乘客没有便捷有效的方式来辨别自己所乘坐的网约车是否合规、司机有无网约车驾驶员证。
♦“双证”缺失是常态
5月18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最新统计数据,截至4月30日,全国共有230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38.9万本、车辆运输证127.7万本。其中,当月订单量超过3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共14家,按双合规完成订单率从高到低分别是蓝道出行、如祺出行、招招出行、享道出行、T3出行、阳光出行、神州专车、曹操出行、首汽约车、帮邦行、滴滴出行、美团打车、万顺叫车、花小猪出行。
根据滴滴出行招股书显示,自2020年3月31日至今年3月31日,滴滴在中国就拥有1300万名活跃司机,与338.9万名的有证驾驶员数量相差巨大。这说明大批网约车驾驶员并未取得驾驶员证,这其中滴滴平台的情况更为严重。
在北京市场,“双证”缺失的现象则更加明显。6月16日,记者在北京市的不同地点通过滴滴出行平台随机打车,其中快车4单,优享1单,通过交通运输部网约车合规查询服务输入5辆车的车牌号,均显示车辆未取得网约车运输证、司机也未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证。
记者从多名快车司机口中得知,目前北京市场的网约车(主要是滴滴出行平台)多数处于“双证”缺失状态。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4月统计数据显示,从36座中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情况看,按双合规完成订单率排名后5位的分别是大连、北京、银川、昆明、石家庄,北京排名倒数第四。
事实上,早在2016年,北京市便公布了网约车细则,司机需具有北京户籍,车辆必须是北京号牌,简单来说就是“京人京牌”。在实际操作中,网约车“非京牌”现象基本已经杜绝,但是由于非京籍人员不得考取北京网约车司机证,即便持有北京居住证的人员也不能考取,持有非北京网约车司机证的人员,不得在北京从事网约车运营活动。多位网约车司机师傅告诉记者,滴滴出行平台并未严格执行该项规定,大量非京籍驾驶员在路上开车运营。
此外,即使有北京户口的网约车司机办理了网约车驾驶员证,但是,由于对网约车运输证的严格要求,双证齐全的网约车数量也不多。“北京人跑网约车的这些年我只见到过一人,也是有人证没车证。”快车司机李师傅告诉记者。
据了解,绝大多数司机不愿意办理网约车运输证的原因有二:一是运营车辆需要缴纳高额的保险费,一年在1.3万元左右;二是运营车辆使用8年或者60万公里就要被强制报废,对于使用私家车的兼职司机来说非常不划算。
在采访中,司机普遍反映,人车双证齐全的网约车,在北京大概仅有2万辆,加上正规巡游出租车6万余辆,构成北京合法运营出租车辆的主体,而不合规车辆大概也有8万辆,他们填充了合法车辆的剩余市场,例如夜间、中午等低峰市场。
♦平台默许助长违规现象
《中国汽车报》记者下载了“滴滴车主”软件尝试注册成为网约车司机,在实际体验中发现,非京籍注册并不受限制。
在“滴滴车主”软件的司机招募页面,显示成为网约车司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有车加入”,自带车辆加入滴滴平台,只需提交身份证照片、驾驶证照片、车辆尾部照片和车辆颜色信息,然后就可以等待审核通过。另一种则是“无车加入”,提交简单姓名、手机号、希望跑滴滴的城市、驾龄是否满3年这些基础信息之后,滴滴平台会将联系信息提供给与其合作的第三方汽车租赁公司,提交信息48小时内第三方租赁公司就会打电话告知租赁京牌车辆的相关信息,与租赁公司签完租赁合同之后就可以加入滴滴司机阵营。
软件显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为合法从事网约车服务的身份证明,平台鼓励司机办理接单城市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认证后可享受平台专属权益和保障。可以看到,滴滴平台在对于司机办证的态度上,只是“鼓励”而非“强制”。
快车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在北京网约车市场,绝大多数驾驶员为外地户籍人士,并且很大一部分是租车跑滴滴。这部分群体通过不验证、避免人脸识别等手段,逃避没有人证的问题。他们很少去也不愿意去机场火车站等重点客流集散地,因为那些地方运输管理部门经常查车扣车,最低罚款也要上万元。虽然滴滴给北京市场上的网约车报销罚款和扣车费用,相对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但他们往往也不愿意耽误扣车造成的时间损失,宁愿舍弃这一市场。
使用自有车辆跑滴滴的孙师傅告诉记者,他在北京开滴滴已经快5年了。这期间他只被运管部门抓到过一次,罚了1.3万元,不过这个罚款最终由滴滴平台报销了,再加上是第一次被罚不用扣驾驶证,自己并没有实际的损失。只是今后开车需要更加防备检查人员,如果再被抓到一次,就将面临暂扣驾驶证的处罚。
记者查询了解到,根据2018年7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从事非法客运经营被执法部门处罚两次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从事非法客运经营被执法部门处罚三次以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
因此,虽然滴滴出行平台为网约车司机被运管部门查处的罚款损失“兜底”,但是不合规的网约车司机仍更愿意规避重点客流集散地,而是通过“扫街”收取订单,以数量取胜,月收入一般也能达到1万元以上。
♦降低门槛或是优化管理
网约车行业在国内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规范化管理是一个必然趋势。如果对于人口进入限制政策明显不符合实际,也将不利于整个行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据了解,大部分北京本地人一般都不愿意从事服务业,而服务业人口当中大部分都是非北京籍。如果北京人不愿意从事服务业,而政策规定网约车只允许北京人来开,那么问题就来了。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北京等一线城市,在快递、外卖等服务行业,也像网约车行业一样,规定从业人员必须拥有北京户口,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一位网约车司机向记者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约车是一座城市交通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一座城市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约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如果仅仅把这个就业群体限定为当地户口的话,既不是一个公平之举,也将给整个产业带来非常大的发展问题。
对于北京地区的网约车司机必须有北京户口的政策,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毫不讳言,“这样的政策明显是不合理的。”他表示,北京作为特大城市,就业机会也是最多的,而网约车行业实际上给了贫困地区的劳动力一个就业的机会,对于这部分人群应该要善待,不但不应该对其从事网约车行业在户籍进行限制,还应该在廉租房政策上进行倾斜。
在赵坚看来,要解决当前北京市网约车平台、司机、运管部门三者之间的顽疾,必须要重新审视当前北京市的网约车政策,如果管理部门认为政策不够科学合理,那就放宽准入门槛,让更多人非京籍司机有合规运营的途径。如果认为政策科学合理、没有修改的必要,那就加强监管,让人证缺失的从业者停止接单,而不是放任目前这种纠结的情况长期存在。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教授陈艳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既然“京人京车”政策已经出台了,就应该严格执行。如果政策经过一定的时期发展,存在某些不合理性,那就应该尽快对政策进行修订。但是目前违规行为成为普遍现象,既没有修订政策,也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措施,政府的公信力就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如果北京市将司机从业资格证的考取范围扩大至持有居住证的人员,异地使用范围以每日或周期内接单量(每天接若干单或每周接若干单)进行限制,那么考取的司机肯定会大幅增加,也会减少人们对地域歧视政策的指责。
此外,一些网约车司机反映目前办理人车双证时间周期都很长,降低了很多潜在合规司机的办理意愿。而滴滴等平台又不强制办证,故而网约车规范程度很差。这点在地方管理上可以借鉴经验,例如在厦门,网约车都办理人证车证,因为车辆没有强制报废年限,司机办理意愿很高,网约车管理相对规范。根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信息,2021年4月份,在36座中心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中,按照双合规完成订单率排名,厦门名列榜首。
而在广西柳州市,6月2日当地政府印发《柳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2021年修正)(以下简称《细则》),针对网约车经营者、网约车车辆、网约车驾驶员、网约车经营服务规范与监督检查提出了具体要求,修订了关于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准入条件,删除了“具有本市户籍,非本市户籍者需持有《柳州市居住证》”的规定,进一步放宽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准入条件。这也就意味着在当地从事网约车工作完全没有户籍上的限制。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细则》中放宽准入门槛的措施,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到的“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有助于提高群众出行效率,缓解“打车难”问题。
♦平台健康发展仍有多题待解
除了“双证”缺失问题外,网约车平台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一位出租车司机就曾向记者反映,滴滴利用算法营造市场上运力不足的假象,例如消费者叫单后,滴滴只会优先派单给平台签约的快车和专车,或者派单给远处的出租车,从而营造出来附近没有出租车的假象。鼓励消费者叫单给快车,这样滴滴就能收取信息费。
对于网约车平台,即便规范了人证车证,如何公平合理使用大数据和算法,也是未来网约车平台管理的重点方向,避免出现以前曾被媒体报道过的,“手机越贵打车费用越高”“经常打车用户比偶尔打车用户价格高”等现象。
对此,陈艳艳认为,政府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网约车平台上的数据进行监控或者抽样分析,如果存在用户所述的问题,那就必须对平台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处罚,让行业步入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此外,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出行专项基金、北方工业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20~2021)》(以下简称《报告》)认为,目前网约车市场仍然存在定价高、抽成高、司机生存状态差以及用户不太满意的情况,这与目前的垄断格局有关,网约车行业存在一家独大的垄断现象。《报告》认为,互联网平台企业特别是共享出行头部企业将成为政府反垄断的重点。反垄断监管的重点是:平台内是否有侵害消费者、服务人员的行为;是否有恶意打压竞争对手,阻止行业创新的行为;是否存在上下游企业签署协议排除市场竞争等行为。
可喜的是,政府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网约车平台存在的种种问题,
5月14日,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信访局等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8家成员单位对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美团出行、T3出行、高德、嘀嗒出行等10家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进行联合约谈。
约谈指出,近期社会各界集中反映网约车平台公司抽成比例高、分配机制不公开透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涉嫌侵害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约谈要求,各平台公司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立即开展整改。包括合理确定抽成比例和信息服务费水平。网约车平台公司要保障驾驶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公开抽成比例,确保清晰透明易懂,通知司机乘客支付金额、司机劳动报酬、平台抽成比例等信息;平台公司要主动降低抽成比例,保障驾驶员劳动报酬。同时,整改侵害从业人员权益的经营行为。平台公司在制定或调整计价规则、抽成比例、派单规则、会员费、竞价规则等关系从业人员利益的经营策略时,要提前与从业人员充分沟通;要主动公开定价机制和计价规则,规范价格行为。
未来,只有政府部门不断优化政策和加强监管,平台自身加强自律、勇担社会责任,网约车市场才会向更规范、更符合供需、更顺应市场规律的方向发展。(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