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投资热潮,众多跨国企业纷纷选择与中国本土初创公司合作,加速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近日,全球头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采埃孚便与中国智能驾驶技术供应商天瞳威视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领投天瞳威视C轮1.5亿美元融资。不止天瞳威视,地平线、禾赛、景驰等众多本土初创公司也吸引到跨国企业投资或者入股。他们究竟有何魅力,能吸引众多跨国企业将其纳入“朋友圈”?
■“大+新”优势互补
“新四化”浪潮汹涌来袭,正在加速重塑汽车行业格局。汽车产业链上的各方都在努力转型,力图打赢变革之战。与初创公司合作,成为各大跨国企业在新格局中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途径之一。
据了解,戴姆勒集团在自动驾驶与电动汽车领域已投资数十家初创型企业,保时捷旗下的保时捷创投自2019年起便将目光投向美国、以色列以及中国的初创公司,年投资额度达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5亿元)。宝马也不甘示弱,2015年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启动“宝马初创车库”,旨在寻找高潜力的初创公司,将这些创新公司的解决方案与宝马战略相结合,以技术投资的方式与初创企业展开合作。
“大象转身”虽难,借助外力或可开辟捷径。随着汽车产业变革的不断加剧,为迅速切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新赛道,直接收购或入股相关领域的初创公司成为了传统OEM或零部件供应商的不二之选。得益于自身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初创公司往往能够迅速把握行业风口,在创新技术路线上率先布局,夺得先机。正因此,汽车巨头纷纷瞄准初创企业,试图依托其技术优势实现自身在智能化、网联化领域的迅速布局。通用汽车总裁Dan Ammann在通用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Cruise Automation后便表示,Cruise能够为通用提供独特的技术优势,加速公司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
深耕于新兴细分赛道的初创公司,同样需要传统巨头的支持。大多初创公司“手握”大量高精尖人才和技术,凭着一腔热血入局汽车圈,然而它们往往在现金流、供应链上下游关系上面临较大风险。若想在汽车行业立足,初创公司有必要意识到传统汽车行业的复杂性,利用好自身优势,与传统零部件巨头或整车企业携手共进。
一方有雄厚资本,一方有奇思妙想,与“硬碰硬”相比,跨国企业与初创公司展开“大+新”的合作才是推动双方发展的最优解。正如天瞳威视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曦所言:“采埃孚与天瞳威视通过加强技术交流,共同构筑起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平台。”
■本土初创公司已成“香饽饽”
近几年,我国本土自动驾驶初创企业颇具热度,跨国企业积极将其纳入“朋友圈”。今年3月,我国初创企业Momenta宣布完成C轮共计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3亿元)融资,丰田、博世、戴姆勒等行业巨头均参与其中。4月,汽车零部件公司安波福与我国知名AR-HUD新创企业锐思华创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AR-HUD产品在汽车智能座舱系统上的应用开发与推广。同月,大陆集团与地平线宣布共同成立智能驾驶合资公司,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充分发挥各自在产品质量、供应链以及人工智能芯片和算法方面的优势。
在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薛旭看来,我国初创企业在自动驾驶等领域相对成熟的技术优势对跨国公司具有极强吸引力。以此次与采埃孚展开合作的天瞳威视为例,天瞳威视在低速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发展恰恰弥补了采埃孚在该场景上存在的短板,成为二者合作的原因之一。颇具自动驾驶领域独角兽潜质的地平线也凭借在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和算法技术上的领先优势,频频受到跨国企业青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1-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5万辆,同比增长2.2倍,比2019年同期增长94.2%。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指出,今年5月,中国L2级智能驾驶装载率已超15%,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先发优势。得益于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多重推动,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上表现优异,让众多跨国企业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分一杯羹。
然而,受制于中国路况以及数据安全等原因,跨国企业的本土化道路略显困难。采埃孚集团中国电子与驾驶辅助系统事业部工程总监邢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自动驾驶路况条件复杂,如果单独为中国市场做相应适配,在地图绘制、数据迭代上均需耗费大量成本。因此,为适应中国本土需求,跨国企业与本土初创企业的结合成为首选方案。
■“技术输出”时代有望到来
“中国向国际上输出技术的时代很快就要到来。”薛旭向记者介绍,尽管我国在技术先进程度上仍非世界首位,但我们在技术研发能力进步的同时还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在这一背景下,跨国企业与本土初创公司在技术上展开合作的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合作的主流模式之一。
薛旭强调,如今本土初创企业与跨国企业的合作与以往的合作模式截然不同。他说:“过去很多与外资合作的企业都是以外循环为主体,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本土企业依靠外方提供的技术和资金,发挥的仅仅是中国劳动力的优势。”在当前构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本土初创企业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必须要颠覆过去“两头在外”的合作模式。
首先,本土初创企业是以技术优势吸引了跨国企业的收购、投资或入股,那就必须在合作中保证自己的知识产权,确保核心技术掌控在自己手中。其次,初创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合作要做到市场的内循环,即在中国本土打开对自身有利的市场。“在保证知识产权与本土市场的前提下,本土初创企业同样需要借助外循环,即海外产品的供应,来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薛旭说。
从劳动力吸引到技术吸引,再到未来的技术输出,可见我国汽车产业近些年在技术研发上的不断进步。薛旭指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人才储备上都上了一个台阶,具备了很强的技术突破潜能。加之,我国规模庞大的本土汽车市场,在“新四化”的变革浪潮中,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将颇具竞争优势。(张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