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海马汽车代工业务临期 保壳成功自主仍然羸弱

来源:财经网    编审:    发布时间:2021-07-19 09:20:10

小鹏汽车单方宣布“弃”海马?

7月7日,小鹏汽车以每股165港元的发行价,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作为目前赴港上市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第一股”,这家头部造车新势力从美股回港股的举措备受投资市场关注。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的代工合作方——海马汽车却稍显“落寞”:7月9日,该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8000万~1.2亿元;基本每股亏损为0.0486~0.073元。业绩变动原因是公司汽车产品调整处于攻坚阶段,营销模式创新成果尚未完全体现,导致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亏损。

此外,海马汽车近日在互动平台对投资者表示,公司目前与小鹏汽车为合作生产关系,根据协议约定,合作将于今年年底到期。而小鹏汽车早已获得生产资质,并在肇庆、广州、武汉三地布局制造基地,因而继续与海马合作代工的可能性也变得渺茫。

小鹏汽车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双方的合作将在年底到期,不再续约。

代工生产合约即将到期

海马汽车与小鹏汽车的代工合作已有四年。

2017年9月,海马汽车与小鹏汽车签署《小鹏品牌汽车合作制造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研发、生产、销售小鹏新能源汽车,初步确定协议生产车型的产能为5万辆/年,协议的有效期自签订之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小鹏将授权海马使用其商标和相关技术,生产协议产品,保持对供应链、制造过程、测试及质量控制的实际控制权;海马则负责全部制造和装配过程,申报汽车整车产品公告目录,并提供出厂合格证。双方还同意,未来在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可探讨进一步深入合作的可能性。

次月,双方举行“小鹏汽车海马汽车战略合作暨小鹏汽车整车下线仪式”,小鹏汽车1.0版车型随即在海马汽车郑州基地工厂下线。

经过一年时间的谋划和升级,2018年8月,郑州小鹏海马智能制造基地建成投产。两家公司联合投资30亿元,一期建设年产能达到15万辆,其中小鹏更是深度参与基础建设与生产管理。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万锋表示,根据小鹏汽车高智能的产品特点,工厂在规划和建设中引进了大量智能化设备和控制方案,从而实现智能汽车的生产。

同年12月,小鹏汽车首款上市量产车型小鹏G3在该工厂投产,并在约半年时间内达成万辆下线的记录。彼时,海马汽车因连年亏损处于退市边缘,正变卖多处房产以盘活存量资产,为小鹏汽车代工成为其为数不多的业绩亮点。

然而,与海马汽车代工合作之余,小鹏并未放弃自建工厂的策略。

早在2017年5月,小鹏汽车即宣布在肇庆建设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计划总投资百亿元,一期年产能达20万辆。2019年9月,该工厂竣工试产。2020年,小鹏汽车通过收购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获得生产资质,并作为被许可的整车生产企业在第33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予以发布。至此,小鹏自建工厂的生产资质最终落定,第二款车型小鹏P7的量产工作也在肇庆工厂全面展开。

随后,小鹏汽车再新建两大自有工厂:2020年9月,其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开发区奠基,计划将于2022年底投产,用于旗下新款车型研发、整车生产及销售等业务;2021年4月,小鹏汽车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将建设整车及动力总成工厂,整车项目规划产能10万辆,预计2023年正式投产。

有业界猜测,在首座自有工厂仍有富余产能的情况下,小鹏接连启动两座工新厂的规划,或是小鹏G3产能由郑州海马工厂迁至自建工厂的前兆。

在小鹏汽车的港股招股书中,更是指明了由海马汽车代工产品的潜在风险:“与第三方合作生产汽车须承受运营风险,而我们对此控制有限”;“海马不符合协定的时间表或遇到产能限制以及质量问题,我们可能遭到延误”;“可能受与海马有关的负面宣传影响”;“成功建立品牌的能力亦可能受海马汽车质量认知的不利影响;“无法保证我们将成功维持海马工厂所生产智能电动汽车的质量”。

小鹏还提出了终止与海马汽车合作的可能性:公司或会未能与海马以可接纳的条款及条件订立新合约或延长现有合约,与海马订立的协议亦可能会在双方同意下终止。若协议最终终止或未能延续,小鹏汽车表示将在肇庆工厂将部分产能转换,以应付原来编配予海马汽车的G3生产,并且这一转换不会对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目前,两家公司在协议期满后的合作尚未得到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7月9日,小鹏汽车发布了G3的中期改款车型,但车型尾部是“小鹏”而非“海马”标识,表明新车将在肇庆工厂而非郑州海马工厂生产。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小鹏方面消息称,双方的合作将在年底到期,不再续约。

在双方合作之初,小鹏汽车通过代工合作实现了以最少资本支出保持对关键制造和采购流程以及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海马汽车则借助智能电动汽车的概念,被认为有可能借此吸取造车新势力的成功经验,提升品牌竞争力。如今,小鹏在港美两地上市,市值一度超越长城、吉利,具备足够资金自建产能的能力,海马汽车却仍然处于主业羸弱的风险之中。

保壳成功自主仍然羸弱

连年亏损的海马汽车曾一度濒临退市风险。

因2017年度、2018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海马汽车于2019年4月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由“海马汽车”变更为“*ST 海马”。

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中,海马汽车表示,产能利用率不足、汽车产品销量大幅下滑、营销广宣投入过高等原因,导致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下降。

为消除退市风险,海马一方面希望借新产品和新营销,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及经营能力,一方面调整资源配置,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以及向多家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增加现金流。

2019年5月,海马汽车先后甩卖约400套房产以优化和盘活存量资产;同年7月和9月,又将持有的河南海马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和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借此获得流动资金。

变卖多处资产后,海马汽车终于在2019年扭亏转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2018年亏损16.37亿元转为2019年盈利0.85亿元。2020年6月,深交所决定撤销对该公司股票实施的“退市风险警示”,海马汽车暂时保壳成功。由于海马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深交所转而对其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海马” 变更为“ST海马”。

一年后,海马汽车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提交的关于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已获得深交所的审核同意,证券简称随之由“ST海马”变更为“海马汽车”。至此,面临退市风险的海马汽车终于成功“摘帽”。

在公告中,海马表示,公司虽然业绩仍处于低谷,但经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在技术、产品及营销等领域成效明显,资产质量优化,经营能力增强,为公司重振打下基础。

面对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发展趋势,海马汽车提出将部署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优先智能汽车,合作电动汽车,“死磕”插混汽车,深耕氢能汽车。

目前,海马汽车主要有插混车海马6P、燃油车7X和8S三款车型,今年年底或明年初会推出7X、8S的插混版本,并搭载智能系统。此外,海马还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氢能汽车示范运行工作。在智能汽车代工、海南自贸区、氢能等利好概念的加持下,海马汽车股价由今年年初2.43元的低点涨至6月份的7.48元,涨幅超200%。

然而,目前海马在处置多处资产后仍不能改变营收下滑和巨额亏损的状态。2020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3.75亿元,同比下滑70.69%;整车业务营收同比下滑87%至5.19亿元,毛利率更是为负8.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3.35亿元,由盈转亏。2021年上半年,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0.8亿~1.2亿元。

销量方面,2021年6月,海马汽车销售3055辆,同比增速超130%;1-6月,已累计销售16544辆,同比增速超过150%。这家公司的销量数据虽有明显回暖,但月销数千辆的“小体量”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仍是立足不稳。

在亟需聚焦新战略和新品开发之时,海马汽车仍然没有扭转持续经营能力疲弱的局面,若终止代工小鹏汽车的合作,这家刚刚“摘帽”的上市公司或将随之失去品牌向上的机遇和代工智能汽车的盈利点。

汽车行业分析师向财经网汽车表示,海马过去通过变卖房产和品类战略、营销创新等手段成功实现自救,摆脱了退市风险。然而,目前海马汽车规模有限,自主研发能力羸弱,产品阵容单薄,显然难以支撑需要高额投入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需要。而如果失去和小鹏汽车的合作机会,海马一方面在投资市场失去了利好概念加持,一方面失去了借新势力升级品牌力和产品力的机会。在这一情况下,海马汽车创新求变更显得尤为迫切。

标签: 海马汽车 代工业务 保壳成功 自主羸弱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