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续影响下,部分行业企业受到影响仍比较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进一步加大对线下零售、住宿餐饮、外资外贸等企业(以下简称“三类主体”)的定向支持,8月26日,商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支持线下零售、住宿餐饮、外资外贸等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创新优化融资产品和服务、推进减税降费直达快享等十二方面的举措,帮助相关行业企业有效应对当前疫情形势。
支持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
疫情期间,许多小微企业资金周转不开,在融资方面也容易遇到阻碍。对此,《通知》明确,要加强普惠金融服务。结合三类主体特点,鼓励金融机构继续落实好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等政策,研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小额度、短期限、多频次、快放款、轻担保的专项融资产品。鼓励金融机构与各地融资担保机构合作,进一步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创新适合“首贷户”等业务的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
同时,针对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抽贷断贷现象,《通知》也要求,要满足企业合理资金需求,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对符合条件的三类主体,不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积极通过展期、续贷等多种方式加大融资支持,满足企业持续经营的合理资金需求。对符合要求的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贷款,金融机构应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分类。
《通知》还规定,创新优化融资产品和服务,结合线下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企业特点,在交易真实、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强和创新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存货质押等融资,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措施主要解决的是疫情下,银行对零售、餐饮住宿等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不敢贷的问题,防止银行对疫情影响较大行业抽贷、断贷,同时强调银行常态化风险管理下支持这些产业,在风控下适当向此类企业倾斜。《通知》将引导金融机构适当倾斜解决疫情下部分行业的融资难题”。
专项资金为外贸企业解难
国内外疫情的不稳定因素,使外贸外资企业的发展也颇受关注。虽然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24.5%,但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此前表示,疫情走势错综复杂,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
如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通知》指出,要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为外资外贸企业提供业务培训、风险防范与应对、海外资信调查、外资投资指引等公共服务,优化贸易方式、营商环境和外向型产业布局。支持外贸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展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巩固外经贸恢复基础。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梅婷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化带来外贸企业利润风险加大,外贸企业对防范不确定性、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需求迫切,但多数外贸企业对汇率形势、外汇套期保值产品仍缺少理解,一些企业反映汇率保值产品成本较高,并且对规模有一定要求,难以充分满足各类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需求。另外,近年来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崛起,但面临跨境收款环节多、外汇支付结算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为此,《通知》要求,鼓励金融机构结合自身能力,加大产品服务创新,提供更多契合企业需求的外汇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支持外资外贸企业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支持金融机构在“展业三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引导银行在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的基础上,探索降低小微企业套保成本,加大对小微企业风险管理的支持力度。
推进减税降费直达快享
减税降费是近年来我国为市场主体纾困的重要政策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各地要把减税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
为此,《通知》要求,推进减税降费直达快享。根据三类主体特点,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及时宣传解读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巩固拓展“非接触式”办税服务,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各地财政、税务和国库部门密切合作,财政部门加强统筹,及时保障退库资金到位,确保申请留抵退税企业按规定及时获得退税款。
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税务局了解到,北京市99%以上的申报业务、98%以上的非申报业务通过网上办理,95%以上的发票领用、99%以上的发票代开通过“邮寄送达+自助机”非接触式完成。
此外,优化出口退税办理,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出口退税全环节办理速度、减少单证收集整理时间。各地税务部门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将2021年办理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时间进一步压缩至7个工作日以内。
“提高出口退税的效率,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占用压力、提高外贸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促进企业强化产业链,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报税成本。”王梅婷说。(陶凤 吕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