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更多“行家里手”

来源:光明日报    编审:    发布时间:2022-01-17 09:21:12

原标题: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更多“行家里手”

【专家点评】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并强调“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近年来,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及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双碳1+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1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新职业信息名单,碳排放管理员被纳入国家职业大典。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既需要像碳排放管理员一样的专业人士发挥所长、精打细算,为企业做好减碳“明白账”;又需要发动公众广泛参与,让更多人当好绿色发展的行家里手,集聚起实现“双碳”目标的磅礴力量。

为行业减碳打造人才库。“双碳”目标的实现涉及能源、制造、建材、交通、环境碳汇等多个行业领域,靠每个行业的传统人才很难顾及全部,必须有熟悉每个行业、每个环节的专门人才“穿针引线”,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应该看到,碳排放管理员的出现,是“双碳”目标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对于这种新职业形态,我们要紧跟产业变革和市场需求,做好职业培训与考评,发挥行业协会、相关人员专业优势,为开展碳交易、碳捕集、碳汇核算等工作打造人才库。当下,要顺应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的发展趋势,强化国家目标、市场需求与学科建设之间的联系,加强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让更多有意愿从事减碳减排的人才有能力、有渠道参与进来,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专业支撑。

为地方减碳打好“大算盘”。调研发现,不少领导干部对“双碳”工作认识不足、准备不足、能力不足。需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在推进“双碳”工作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通盘谋划,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以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增强统筹绿色发展的能力,杜绝运动式减碳。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各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减排潜力等存在差异,必须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和力度,立足本地实际,打好地方减碳“大算盘”,制定切实可行的减碳行动方案。

当好社会服务扩音器,让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无疑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对此,我们既要立足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重塑我国能源结构;更要充分发挥专家、媒体、智库等作用,讲清楚碳排放对经济、社会、粮食安全等的影响,推动人们自觉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双碳”目标、任务、关键举措等“飞入寻常百姓家”。具体来说,既要向公众讲清楚“双碳”工作对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又要讲清楚目前我国碳排放的特点和任务、难点和挑战,让相关行业、企业、部门甚至家庭明明白白减碳。

据统计,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充分发挥众人之力。例如,要改变“住大房、开大车、吃大餐”的生活消费观念,让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快递、绿色消费等共同构成绿色经济循环系统。为此,要培养绿色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优化交通出行结构,鼓励公众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系统;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助推节约型社会建设,共同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定能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是减碳降碳行家里手的好风尚,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者:焦德武,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刘茜、陈建强、赵秋丽、冯帆、陆健、张国圣、王斯敏

员 谢尚国、尹秀秀(焦德武)

标签: 减碳 绿色 目标 经济 社会 实现 碳排放 能力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