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要闻 >

聚焦:【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为农牧民创造“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来源: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编审:    发布时间:2023-01-24 09:48:58

机器清土地,村民挖树坑。太阳刚刚升起,兴安盟科右前旗俄体镇双胜村100多名村民就在村外的山坡上忙开了。

“我们把树坑挖好、榛子树苗栽下,不仅能拿到务工的工资,榛子树到盛产期收益还有分红呢!”顺着村民姚红艳的手指望去,只见曾经的荒山荒坡上已经有了数百个树坑等待栽种。这个冬闲时节,当地村民通过“以工代赈低产林改造项目”又迎来了增收新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久前,兴安盟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指导意见》,以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为重点,通过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强化市场主体带动、发展代耕代种社会化服务、开展牲畜品种改良、促进务工就业等6种方式,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确保农牧民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双胜村建设“以工代赈低产林改造项目”促进农牧民增收,正是这6项举措的具体体现。科右前旗俄体镇镇长李相亮说,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吸纳农民群众参与到造林、护林、营林各个环节,既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又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真正把打造“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积累“金山银山”的途径,实现了“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目标。“这个项目中,双胜村162户农户参与其中,预计户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

这边“以工代赈”有效益,那边“家门口车间”笑声朗。在扎赉特旗好力保镇,由“返乡能人”吴瑞新夫妇创立的博民服装有限公司内,80余名周边村屯妇女正在认真学习缝纫技术,一针一线编织着自己“农闲增收”的幸福时光。

“今天是我这里培训的第10天,等15天培训期结束后,我就可以开始制作成品,按件收入,不用出门也能赚钱!”车间内,村民李瑞芳正在实践刚学来的制衣技术,学成后月增收1500元以上。

“今年,政府给我兑现了6万元能人返乡补贴资金,盟乡村振兴局还把我的公司评为就业帮扶基地,补贴30万元帮助我开展技能培训,让我带着乡亲们创业更有底气。我将补贴资金全部用于学员培训,学员无论在家兼职还是在公司全职,订单收入都能提供保障。”博民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瑞新介绍,经过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他的公司已经累计培训本地妇女400余人,安排就业岗位201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同样,在扎赉特旗胡尔勒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培训基地内,40台崭新的新型缝纫机已经开封,就业帮扶车间手套培训开班仪式正在进行。在兴安盟乡村振兴局的协调下,当地村民将和科右中旗的帮扶车间在3年内共同完成一笔制作10亿副手套的“大单”。

“收入稳定,订单充足,能在家门口学到一门手艺真是太好了!”村民尚开花每年冬季都会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今年,她只需要在培训基地内学好缝纫手艺就能稳定增收。

今年以来,兴安盟通过深入实施能人返乡工程、加大企业稳岗补贴政策落实等方式持续加大稳岗就业扶持力度,支持就业帮扶基地、就业帮扶车间、龙头企业吸纳本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近就业,为农牧民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截至目前,兴安盟53家帮扶企业、7家开工就业帮扶车间已提供就业岗位1.52万个。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重要标志是农牧民的持续增收,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结合兴安盟资源禀赋和农牧民生产生活习惯实际采取了6项增收措施,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致富。”兴安盟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杨昌波说。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蓝图,兴安盟不断夯实广大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基础,持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提升农牧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兴安盟农牧民的日子必将“钱景十足”。(记者高敏娜实习生刘也)

标签: 以工代赈 扎赉特旗 收入增长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