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新华全媒+|回家的“汽笛”

来源:新华网    编审:    发布时间:2022-01-29 19:42:06

原标题:新华全媒+|回家的“汽笛”

“嘀……”清脆的关门提示音响毕,万晓龙驾驶的G2475次“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缓缓驶离北京北站,载着乘客踏上回家的旅途。

↑万晓龙在列车出发前进行检查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过去的火车在发车前都会鸣一声汽笛,如今的高铁很少鸣笛,所以在发车前,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鸣一次笛。”万晓龙说,在他心中,列车的一声声汽笛,就像是回家的信号。

万晓龙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宁机务段的首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司机,今年是33岁的万晓龙参加的第11个春运。“春运代表着回家,汽笛声意味着团圆。”万晓龙说,团圆的汽笛声,他从小就愿意听。

↑万晓龙(前)准备登上等待出发的列车。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童年的汽笛,是蒸汽机车“呜呜”的声音。

“爷爷和爸爸过去都是蒸汽机车司机,小时候我家就住在铁道边,妈妈跟我说,只要汽笛声一响,就是爸爸要回家了。”万晓龙回忆说。

2018年,万晓龙的父亲万凤祥退休了,在铁路工作了38年的他回忆起当年的日子,总有说不完的话。

↑这是万晓龙(右一)与家人的合照。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1983年我开始在呼包线跑客运,那时候呼和浩特与包头之间200公里的路程最快也得走两个半小时,慢车要走将近四个小时。”万凤祥说,“虽说当年火车的速度慢,但‘坐火车回家’是那个年代的符号,肉蛋菜的运输也靠火车。”

万凤祥参加工作时正值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包(头)线、包(头)兰(州)线、集(宁)二(连浩特)线等一条条铁路成为内蒙古经济建设的交通大动脉,包钢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的产品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铁道上的火车越跑越快,大伙儿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万凤祥说。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万凤祥的火车越跑越快,可在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那声“呜呜”的汽笛,成为万晓龙心中的期盼。

2008年,从部队复员的万晓龙接过父亲手中的机车钥匙,坐进了电力机车的驾驶室。“我们爷俩都在集宁机务段,我开火车,爸爸负责地勤保障,过去是我在家盼着爸爸早点回来,现在是爸爸等着我早点回家。”万晓龙说。

北方的冬季,电力机车需要在夜间“打温”以保障正常运行,而万晓龙驾驶的机车,很多时候都是由父亲亲自“打温”。“注意安全,早点回家”,父亲的一声声叮嘱都记在万晓龙的心上。

2019年底,由张呼高铁和京张高铁共同组成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首条进京高铁正式开通,“塞外青城”呼和浩特与首都北京的时空距离从过去的近12个小时被缩短到3小时以内。凭借过硬的驾驶技术,万晓龙成为一名高铁司机。

也是从那时起,万晓龙心中的汽笛声化作了高铁运行时风驰电掣的声音。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和高铁列车,从过去的时速60公里到如今的350公里,万晓龙一家祖孙三代驾驶列车奔驰在内蒙古草原上,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也承载着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团圆之路。

↑万晓龙(右)在家中向儿子讲解火车知识。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今年的铁路春运,呼和浩特与北京间“公交化”的高铁运行模式让万晓龙比以前更忙了。“爸爸过去常对我讲,汽笛声一响,就是在提醒我要将列车上的每一名旅客安全送到家。”万晓龙说,尽管现在汽笛声少了,但他心中的责任始终如一。

“嘀……”清脆的关门提示音再次响起,万晓龙驾驶的“复兴号”缓缓停在呼和浩特东站,原本冷清的站台瞬间热闹起来,人们或是拉着行李箱,或者牵着孩子的手,走下列车,走向家的方向。

夜晚的“青城”华灯初上,退乘后的万晓龙看着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虽没有了儿时“呜呜”的汽笛声,但他知道,有一盏灯下,是等待他的家。(朱文哲 张晟 李志鹏)

标签: 万晓龙 列车 回家 呼和浩特 汽笛声 铁路 火车 过去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