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海岛有了“空中补给线”

来源:解放军报    编审:    发布时间:2022-04-25 05:37:25

原标题:海岛有了“空中补给线”

祖国东海,风和日丽,距陆地数十公里的某海岛上,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官兵迎来新一批补给物资。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物资是‘飞’上海岛的。”站长张朝斌告诉记者,旅队开通“无人机空中补给线”,海岛运输有了新的应急保障手段。

“无人机运输主要针对各类小型物资,既保战备,也保生活。”东部战区海军保障部运输投送处助理员徐宏昆告诉记者,他们组织军地科研人员研发无人机信息化平台,破解应急投送难题,打通了高山海岛物资补给“最后一公里”。

该战区海军下辖观通站、雷达站大多分布于高山海岛,过去海岛补给大都采取海上运输方式。

为拓展保障渠道、提高运输效能,去年以来,他们成立攻关小组研究高山海岛物资补给方案。通过实地考察,征求官兵意见,他们明确了“以海上运输为主,无人机运输保障为辅”的运输补给体系,组织军地研究力量着手建设“无人机运输投送管理平台”。

“该平台就像一个信息枢纽。”徐宏昆为记者举例介绍,某单位通过平台上报物资需求,旅队岸基仓储补给分队根据天气情况、物资种类,组织力量将物资分类,并运至无人机运输集中存放点。随后,无人机操作员将“物资重量、目的地坐标”等信息录入平台系统,无人机起飞后即可根据信息数据,规划航线。

“丝瓜13斤、油冬菜10斤……”某观通站司务长梁文杰通过该平台,确定物资品种重量。随着物资运抵集中点,补给分队官兵们迅速将物资分门别类装入塑料储存箱,挂载至无人机下方。

“从起飞到降落,全程耗时45分钟,比海上运输缩短数小时。”无人机抵达数十公里外的观通站营区专用停机坪,早已在此等候的官兵按照系统提示,接收、清点物资。

“无人机空中运输补给,是海上传统运输补给模式的有效补充。”东部战区海军保障部运输投送处负责人介绍说,他们还将探索多种保障编组,为后续构建更加完善的协同保障体系积累经验。

军港有了“共享单车”

■本报记者 栾 铖 特约记者 李 维

“航程再漫长,也长不过十里军港。”对于有着数万公里操舵经历的武汉舰军士韩秀云而言,在海上搏击风浪无所惧,担任舰艇靠港后的“传令兵”又是一个考验——烈日下,穿上作训服,穿行军港内,往往是“命令还没到,先出一身汗”。

这并非个例。该营区下辖10多个单位,驻地相对分散,加之码头多、泊位多,来往军舰日夜不息。

如何保障营区内各单位的快捷通行需求?南部战区海军某勤务保障大队想了不少对策。

他们陆续开通了接驳大巴车、通勤电瓶车。尽管每趟班车都是“满载而归”,但营区内仍然可以看到“满头大汗的赶路官兵”,大家的出行难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究其原因,“定时定点的班车”难以满足官兵多样化出行需求;电瓶车的数量和续航能力不足以支撑长时、大基数的运行。“人刚到,车刚走”等类似情况成了官兵的“烦心事”。

为此,该大队在系统调研、征集官兵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营区特点,借鉴地方“共享单车”的模式,集中采购了一批自行车,推出了军营版“共享单车”。

根据出行需求情况,他们在每个码头布设数量不等的单车,供靠泊军舰官兵营区通勤。官兵们只需向管理员出示证件登记,就可以骑车出行,不限制使用时间。

“共享单车”的日常维护保养,均由军港管理保障队承担。韩秀云告诉记者,军营版“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是增加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官兵还可自由选择出行时间,满足“不受地点限制”的多样化出行需求。

如今,一辆辆“共享单车”,成为军港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向黎鸣 通讯员 徐巍 张元虎)

标签: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