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花园里的秘密——“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开展

来源:光明日报    编审:    发布时间:2023-07-30 06:10:36

“花园里的秘密——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展览现场


(相关资料图)

“花园里的秘密——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展览现场

“花园里的秘密——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展览现场

古典文学里不乏描写植物的典籍名作,从《诗经》《论语》、诸子散文,到楚辞汉赋、魏晋文学再到唐诗宋词、明清戏曲小说,古人借物隐喻以抒胸臆,植物便是一种很好的题材,利用植物特性与人、事物之间的关联,用借喻、隐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传递古人对人生、社会、境遇的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植物题材比兴逐步沉淀固化,成为一种表达特定情感的文学典故,时至今日,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绘画音乐,仍延续这一传统。

日前,“花园里的秘密——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展览在北京市紫竹院公园友贤山馆开展,此次展览共分为五大章节:歌以咏志、无韵离骚、魏晋风度、唐宋气象、明清小说,以时间为线索,充分展示并解读西周至明清时期古典文学里的名段佳本,通过解析文学里的各类植物来带领游客认识不同植物习性,了解古人寄托于植物之上的气韵风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多方面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在它的305篇中,有144篇涉及植物,植物种类共达152种之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因“柳”与“留”谐音,含有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其中引述的植物多达约百种,《离骚》是《楚辞》中的第一篇,奠定了整部诗歌的表现形式,而植物作为《离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作者赋予特殊的文化底蕴与色彩。屈原喜爱以香草喻君子,以恶木比小人。他的作品中“兰”出现频率很高,如《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联系到他身怀美好才德而被楚王贬弃不用、流放江皋的不幸际遇,他是从独处幽谷的兰花中找到了精神寄托,把自己对兰花的审美转化成了深情的爱恋。

到了魏晋时期,儒释道兼容并蓄,魏晋名士思想活跃,自由开放,其崇尚自然、超然世外的审美理想被称为“魏晋风度”。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国文人的笔下代表着高洁刚贞的品格,是有德君子的象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独爱菊,他的《饮酒二十首》中《之五》是妇孺皆知的名篇,诗人以菊花自居,托物言志,表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超然世外的高尚品格。

唐诗中出现了近200种植物意象,几乎触及了唐人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植物种类。但这些意象并非全是诗人的真实所见,它还包括典故中固有的意象及律诗中兼顾对仗而使用的意象。在众多的植物题材中,松、竹、柳等的使用频率极高。唐代诗人还不吝笔墨对专门种类的植物如牡丹等进行歌咏,大体是因为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恰能体现盛唐气象。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的进一步扩大,让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形成了通俗文学样式,明清小说空前繁荣。《红楼梦》作为中国经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小说中有大量花草与角色对应描写:黛玉的潇湘馆遍植斑竹,宝钗的衡芜苑仙藤异草,宝玉的怡红院“蕉棠两植”,迎春的紫菱洲则是“蓼花苇叶,翠荇香菱”……运用植物意象生动展现了大观园中的人物性格特征。

古人在对植物的描写中观照自身,与自然沟通,与世界对话。今日的我们从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从植物角度阐释其文化内涵,将文学审美情趣引入生活常识,也体会着古典文学花园的丰富生动、美不胜收。

(作者:许馨仪)(许馨仪)

标签: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