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聆听。
8月20日至22日,皇盛酒店一下子热闹起来,武川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这里召开,国家马铃薯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内外马铃薯产业代表们聚集一堂。
(资料图)
会议由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办,甘肃农业大学和武川县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和内蒙古旭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这是武川县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两麦一薯”产业发展定位,大力调整优化马铃薯产业结构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主题是,充分发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职能,强化种业科技支撑,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同期,举办由专家主讲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技术培训班和种植技术培训会。
观摩。
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邀请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金黎平、尚轶、熊志勇等9位专家围绕“马铃薯遗传育种重要进展”“马铃薯品质性状遗传与改良研究”“利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培育低龙葵素、高支链淀粉和抗低温糖化的马铃薯新品系”等议题进行研讨。
“重点围绕武川特色马铃薯产业园、智慧农场、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努力打造县域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表示。
武川县海拔高、气候凉爽、风速大,种薯退化慢、病虫害少、品质好;商品薯个大、形圆、表皮光滑、外观性状好、适口性佳,在周边省区和南方市场享有盛誉。
2008年,武川县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绿色马铃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同年,武川土豆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餐饮专供土豆,奥组委把武川土豆确立为“运动员指定食用产品”。 2011年武川土豆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指定食品和展品,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第9号公告批准了“武川土豆”为地理标志产品。
合影留念。
据悉,为推进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等成果在武川县落地转化,提升武川马铃薯生产和产业发展水平,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将武川县列为“十四五”服务县域经济示范县,并于2021年与武川县政府签订了2022-2025年县域经济发展合作协议。2022年创建了武川县马铃薯协同创新中心,创新中心依托内蒙古旭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展示了新品种85个、栽培技术6套,开展了杂交育种、全产业链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工作。
2023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在武川县可镇鱼得水沟村、哈乐小马莲渠村和大豆铺等3地建立了马铃薯新品种筛选与展示、绿色高效综合生产和自动化灌溉栽培技术示范区共1000亩,其中展示马铃薯新品种57个和绿色栽培集成技术6项,并多点示范了2022年筛选出的优良新品种12个。
据自治区农牧厅刘永明副厅长介绍,我区57个贫困旗县中32个是马铃薯主产旗县,其中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20个主产旗县中17个是贫困旗县。这些旗县农牧民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占到种植收入的1/2,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近1/3,部分旗县农民收入的一半来自马铃薯。马铃薯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已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优势产业。
专家发言。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武川旱作农业试验站等平台,继续在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优质新品种选育以及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主动融到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共同为我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郑学良
新闻编辑: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