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 >

2月经济先行指标稳中有升传递积极信号 宏观政策仍要加力提效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编审:    发布时间:2022-03-02 09:55:49

3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略有上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六个月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总体恢复步伐有所加快。

去年四季度以来,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实施,今年以来力度逐渐加大。PMI数据对经济恢复情况具有比较重要的指向意义,备受市场关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2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数据均好于预期,预示着稳增长政策效果开始显现,需求出现扩张迹象。但他同时表示,目前需求扩张力度还不够强,需要关注服务业景气度下滑以及企业间景气度分化问题。

需求回升带动制造业PMI上扬

考虑到季节性因素,春节所在月份的制造业PMI一般较上月会有所下降,但今年2月份制造业PMI较1月份不降反升,主要是源于需求拉动。

具体来看,2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表明节后制造业市场需求释放有所加快。从行业情况看,医药、专用设备、汽车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4.0%。不过,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放缓,生产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

企业预期也在继续回暖。春节过后,制造业生产活动逐步恢复常态,近期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企业市场预期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7%,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升至近期高点。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有所下滑的价格指数在近两个月涨幅有所扩大。2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0.0%和54.1%,分别比上月高3.6个和3.2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涨幅扩大。

谈及价格指数上涨的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近期俄乌紧张局势升级,直接导致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同时,2月份国内煤炭和铁矿石价格上涨压力也在加大。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也表示,今年以来,煤炭等基础能源价格呈现上升趋势,加上当前俄乌紧张局势加剧了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较快,带动产业链中下游价格上涨。目前,管理部门已经针对煤炭价格问题推出了完善价格机制相关政策,预计将有效稳定煤炭市场价格。

基建投资加码带动建筑业景气度提升

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认为,这显示非制造业经营活动有企稳趋升迹象。政策超前发力和春节因素共同支撑非制造业活动平稳运行。

具体来看,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但与往年春节月度相比,景气水平偏低。分行业来看,受春节假日消费带动,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快递、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保持在较高景气区间。但零售、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居民服务等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6%,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表明受节后市场逐步恢复以及扶持服务业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多方面纾困政策等影响,多数服务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较为乐观。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至57.6%,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6%,高于上月8.9个百分点,建筑业景气水平明显提升。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5.1%和66.0%,均高于上月,其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两个月运行在高位景气区间。对此,王青表示,建筑业景气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受近期稳投资加快推进,部分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和项目适度超前开展等因素带动。

武威表示,根据Wind统计,截至2月10日,2022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已发行5416亿元,占“提前批”专项债的37%。专项债提前发力为基础建设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多地基础建设项目陆续实施,为基础建设投资需求释放奠定了基础。

宏观政策仍要加力提效

2月份制造业PMI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景气改善程度超出市场预期,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但也要看到,需求扩张仍然偏缓,服务业、小微企业等生产经营还存在一定困难。

文韬表示,在供需两端上升、经济稳定运行的情况下,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对后市经济运行有所扰动。一是基础原材料价格较快上升。建议针对基础原材料产业链全面做好补链强链工作,保障原材料市场稳定。二是小企业仍待继续恢复。2月份小型企业PMI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至45.1%,连续3个月下降。三是劳动力结构性供应不足问题趋升。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劳动力供给不足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至16.8%,连续四个月上升。

温彬表示,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加大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促进服务业加快恢复,防范好内外部各种风险冲击。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国内宏观政策仍需要适度加大力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推动内需加快恢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虑复杂的内外环境,需要注重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协同配合,提升政策质效。(徐贝贝)

标签: 经济先行指标 稳中有升 传递积极信号 宏观政策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