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大幅提升军费预算,向东欧多国增派部队——德国国防政策变化引争议

来源:解放军报    编审:    发布时间:2022-04-21 05:17:50

原标题:大幅提升军费预算,向东欧多国增派部队——德国国防政策变化引争议

俄乌冲突持续之际,德国国防政策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调整。

其先是大幅提升军费预算,宣布设立总额达1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扩充军备,且今后每年都将把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北约要求的2%以上。接着又打破原有禁忌,首次公开向“战乱地区国家”输送防空和反坦克等致命性武器。接下来,德国还拟派遣1.37万名官兵加入“北约反应部队”,向罗马尼亚和立陶宛等国部署战机和装甲部队。不少评论人士惊呼:德国将告别二战后奉行数十年之久的“军事克制”文化和“和平主义”,这将重构欧洲军事和政治格局。

的确,德国国防政策的转变并非偶然。除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安全压力外,相关动作也有增强本国及欧盟的“战略自主”、维系德美战略伙伴关系等考量。然而,研判德国国防政策是否就此彻底“改弦更张”乃至“暴走”,还要进行多个方面的观察。

德国自身的国防实力。德国防军目前的加力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对此前“欠账”的补偿。由于军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长期过低,德国防军装备老旧问题十分突出。主战装备中,相当数量都是“老爷车”和旧飞机。德国本次新增军费拟解决的“燃眉之急”,居然是添置最基本的防弹背心、头盔、保暖衣和夜视仪等单兵装备。德国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曾表示:“与其说德国在扩充军备,不如说是在解决最基本的防务需要。”

西方盟国的容忍度。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直言:“欧洲围绕着德国而聚散。”北约的一大主要职能,就是“把德国人按住”。欧盟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确保一个“欧洲的德国”,避免出现“德国的欧洲”。二战后,德军总参谋部被解散,德国的境外军事行动更多时候只能在北约和欧盟的框架下进行。近年来,在欧盟内部,德国不仅尊重法国在政治和防务问题上的领导力,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上有时也迁就法国,使欧盟总体明显呈现“法国化”趋向。

事实上,德国昔日赖以发动侵略战争的国防工业和指挥机构,早已被深度整合进西方特别是欧洲防务体系,套上了“一体化”的“笼头”。为消除盟友疑虑,德国多项重要装备研发项目都是多国合作性质,战斗机等重大军购项目也优先考虑美制装备或欧洲多国共同研制的装备。在可预见的将来,德国并不打算发展常规远程进攻性武器,更不会“拥核”,德国防军也很难摆脱“本土防卫型”这一根本底色。

德国国家大战略的走向。德国不仅在历史问题上成功取得周边国家的谅解,还通过深度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本国的经济繁荣和政治崛起获得普遍认可。基于上述经验,德国政界一向主张通过多边协商途径解决国际争端,认为动辄使用武力不合时宜。从反对伊拉克战争,到在利比亚战争、乌克兰危机中与美国拉开距离,都是例证。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虽然德国迫于美国压力加入对俄制裁,甚至不惜搁置开通在即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但德国政界和民众仍在讨论和反思:激化德俄矛盾,陷入军备竞赛恐慌,是否必要和明智?困扰德国乃至欧洲安全的,到底是防务乏力,还是更深层次的结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关系到德国未来国防政策的走向。(■海 宁)

标签: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