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全球看点:六大银行盈利稳定性逐步提高 服务制造业、绿色金融等领域力度大增

来源:证券日报    编审:    发布时间:2023-02-06 07:40:34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调整信贷结构,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重点领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得到极大提升。取得这一系列成效,离不开以国有六大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持续稳定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只有盈利稳定性、资产质量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方能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稳定作用,为稳住经济大盘贡献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盈利稳定性增强

有力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1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了《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力军,无疑为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系统要继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推进,其自身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而国有六大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中坚力量,更是如此。近年来,国有六大行克服种种挑战,交出了一份份盈利整体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的优良业绩答卷。

中国人民银行特约专家韩复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力军,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近年来主动靠前发力,持续通过下调贷款利率,实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推动普惠金融支持工具落地见效,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而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大行的盈利稳定性将进一步提高,得以更好地构建起在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和挑战时的“护城河”。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国有六大行全年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万亿元。而仅2022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就已突破万亿元,达1.03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6.47%。截至目前,上市银行2022年业绩快报正在持续披露之中,业绩集体增长态势也将在随后的银行年报中得以应验。

“银行业整体盈利增长充实了行业自身资本充足率水平,构建起了在面对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及挑战时的‘后备力量’,让银行业能够更加充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怀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具有“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同时,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的良性基础。国有大行是银行体系的基石,大行盈利能力的持续增强有助于保持银行系统的稳定,进一步夯实银行业平稳运行的基础。

贷款投放更为精准

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日前表示,2022年全年,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5.6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3.2个百分点。

国有六大行自身盈利的稳定增长,也让其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方面更有底气,在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着“头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积极主动调整信贷结构,使得宝贵的贷款资金投放也更为精准。

国有六大行近年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贷款主动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特别是制造业、绿色金融、“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贷款取得较快增长。

截至2022年9月末,国有六大行贷款余额(企业贷款和垫款)合计突破90万亿元大关,达92.05万亿元,较2021年年末增长11.30%。

叶怀斌表示,服务实体经济是商业银行的本源。长期以来,银行业致力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在贯彻执行国家战略,加大对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围绕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大融资支持,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经济、涉农经济的支持力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效。

“稳”字不仅代表业绩,更包含了资产质量的稳定。记者注意到,在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银行业也将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保持资产质量稳定放在了首要位置,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国有六大行在化解金融风险进程中同样走在前列。2022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持续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截至2022年9月末,除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较2022年年初微升0.01个百分点外,其他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均较去年年初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均远低于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74%的均值。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自身稳定发展的不俗成绩,在当前经济增速回升向好的背景下,必将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持续贡献力量并取得佳绩。

标签: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