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禄劝县:“三心”铸“三力”绘就乡村教育“青春样板”

来源:云南网    编审:    发布时间:2023-07-31 17:04:37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人才是关键。自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启动以来,禄劝团县委、县少工委因地制宜,聚焦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发展,积极从返乡大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从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推进乡村教育工作,以“初心忆伟力”“信心强定力”“匠心传魅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现一支活跃在广大乡村大地的“青春力量”,打造禄劝籍返乡学子、禄劝青年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青春样板”。

初心连民心,在忆伟力中汇聚青才“磁吸效应”

明目标,搭平台。禄劝县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团县委围绕禄劝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和助力昆明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等中心工作,优化《禄劝县2023年暑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制定《关于在2023年暑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中组建“青壤”流动教室支教团队赴翠华镇开展志愿服务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青壤”流动教室),创新社会实践载体。多协商,定方向。此次“青壤”流动教室聚焦苗族、彝族青少年教育发展方向,在翠华镇汤郎箐村、纳岔村开展实施,通过实地走访、征集意见、交流座谈等方式梳理乡情、村情,设计符合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课程。综合考虑团队组织需要、课程专业设置等因素,遵照“双向选择”的原则上岗服务,现有应用心理学、少数民族语言、学前教育、生物制药等多专业共10余名返乡学子到村服务。连民心,强服务。由团县委作为指导单位,采取服务团队在每一次服务活动开展前、结束后向团县委上报工作方案、总结,团县委每周听取一次服务团队及实践单位、受惠群体意见反馈,同时通过团县委、翠华镇党委分管领导共同研究重点难点问题的方式,加强业务指导,加快工作推进。

信心通民意,在强定力中厚植青才“成长沃土”

建队伍,强组织。通过自荐、互选等方式,选举产生“青壤”流动教室临时团支部,由团县委分管该项工作副职任支部书记指导工作开展,返乡学子在支部内任副书记、组织委员等职,推进工作开展。做培训,展风貌。上岗前,团县委组织返乡实践学子围绕“三办三服务”“志愿服务”等进行岗前培训,针对“青壤”流动教室相关事宜,由团县委分管该项工作副职带队到翠华镇调研,制定以少数民族青少年、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作业辅导、文体活动、心理健康、趣味课堂等服务课程,现已开展专题服务3次,惠及青少年80余人。通民意,勤反馈。“青壤”流动教室计划在翠华镇汤郎箐村、纳岔村等相邻村组进行为期4周,每周每个村委会不少于3课时的课程服务,并根据现实情况、意见反馈实时调整课程设置。

匠心融民俗,在传魅力中解决青才“后顾之忧”

暖人心,实保障。团县委全程负责“青壤”流动教室下沉翠华镇的交通费、伙食费,按标准为返乡实践学子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实行专人负责的跟班管理制度,并定期召开征求意见会、座谈交流会,实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增强青才归属感、荣誉感、认同感。学历史,铸血脉。整合翠华镇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制定“青壤”流动教室支教团队专线研学计划,引导返乡学子在社会实践、思政体验、乡村振兴中发现家乡魅力、传承红色精神、讲好禄劝故事、争当时代新人。融民俗,建新功。通过前期反馈总结,团县委、县少工委将继续聚焦少数民族青少年群体,通过开展入户调研、民族民俗文化普及、学法懂法、社会融入、创新创业等主题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云南网通讯员 肖琦

标签: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