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随着各地公务员省考开始报名以及国考面试即将开始,公务员考试再次引发关注。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考公务员了,备考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影响,“上岸”后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记者采访了三位正在备考或已经“上岸”的年轻人,听听他们的故事。
应届毕业生:渴望一份稳定的工作
根据国家公务员网站统计,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达到157.6万,计划招录2.57万人,平均招录比例高达61:1。在这些报考者中,应届生成为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主力军。
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让部分应届毕业生将公务员考试作为就业的重要途径。
对于公务员考试,从一开始的半推半就,到后来的主动备考,小暄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小暄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毕业于双一流大学。她在读书时成绩优秀,具有丰富的实习经历,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公务员也许不是最好的出路,但也一定不是最坏的。”小暄坦言,自己最初选择考公务员缘于师长们的建议,存在跟风的成分。但去年秋季招聘季小暄得到的反馈让她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
“我原来一门心思想去互联网大厂工作,觉得在那里我才能发光发热。但是去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心仪的几家公司不再有招聘计划,班上有同学收到邀请又被取消,还有已经工作学长学姐面临公司倒闭被迫失业的情况。我好像变得胆小了,现在的我更加渴望稳定”。
目前,小暄已经通过了国家公务员笔试考试,距离面试仅有一周时间。但是,自己适合当公务员吗,已经做好准备了吗?小暄自己也不知道。
已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想回到体制内
在公考大军中,除了应届毕业生之外,还有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想要重新回到体制内。王钰是众多想要回到体制内的年轻人的缩影。
今年26岁的王钰是公司的业务骨干和元老级员工,月收入近3万元的她,已经在青岛买房买车,扎根在自己奋斗的城市。在外人眼里,王钰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在一个收入水平较高的行业内,王钰业务熟练又有一定的资源,预计用不了多久就能进入公司的管理层,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然而工作四年后,王钰对公务员考试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她计划参加今年的公务员考试。“以前觉得公务员收入低、工作内容乏味,现在觉得当初的自己太天真了,对职业的规划也太理想化了。”
王钰并非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在大学毕业那一年,她就应父母的要求,参加了一次公务员考试。“当时纯粹是为了应付父母,那次考试我完全没做准备,在考场上我才第一次了解申论是什么。”王钰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那次考试,自己的成绩与进入面试的分数线只差一分,尽管家人为自己感到可惜,可王钰却像是松了一口气。“成绩出来后的第二天就开开心心地去公司实习了。”王钰说道。
让王钰转变观念的契机源自新冠肺炎疫情。受疫情影响,2020年王钰所在的公司业务量骤减,尽管自己的收入没有发生变化,但身边同事降薪、离职、被裁员的经历也刺痛了王钰的神经。“突然没有了安全感。只要自己不努力往前奔跑,随时都可以被替代。”王钰说道。对于每天12个小时工作、24小时待命、周末加班的工作节奏,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王钰对产生了怀疑。
家庭也成为王钰参加公考的影响因素。王钰与男友已经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接下来就要筹备婚礼、装修新房、备孕生子。王钰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较为传统的女性,在她眼里,家庭生活和工作同样重要,婚后几乎很难维持当前高强度的工作。“现在我还没有组建小家庭,每天大部分的精力可以放在工作上,即便这样我都感觉到工作强度大,身体有些吃不消。我现在每天都在问自己,这份薪水我还能拿多久,我能一辈子这样工作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
考公四年上岸:“想清楚就不后悔”
公务员考试竞争愈加激烈,几百人竞争一个岗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少人用“上岸”来形容考上公务员的结果,每年“上岸”者众多,但没有上岸的人似乎更多。这些考生们有的尝试了一次就放弃了公务员道路,也有人将上岸作为唯一目标。
从毕业到成为一名公务员,邱瑾花了四年时间。在第一年没有成功考取公务员后,邱瑾又经历了二战、三战、四战。从前两年无缘面试,到面试失败,再到成功上岸,“太痛苦了。但一切都值得。”,邱瑾说道。
从大学本科起,邱瑾就将考公务员当做自己的目标。“我本科是学国际贸易的,老家是一个小的县级市,能提供适合我所学专业的岗位极少。加上从小到大受到在体制内工作父母的影响,从大学开始我就已经坚定了目标,一定要考上公务员”。
但是在第一年,邱瑾遗憾以一名之差与面试擦肩而过。选择继续备考还是找其他工作,邱瑾也经历了一段迷茫期。错过了秋季招聘,距离春招也没有很长的准备时间,邱瑾决定再考一年。出乎邱瑾意料的是,第二年的成绩甚至不如第一年。
“除了第一年没有报培训班,后面几年时间里,我几乎每年都在参加各种暑期班、寒假班、专项培训班、面试班,前后花了十几万元的培训费。”邱瑾说道。
除了高昂的培训费用,在备考期间,邱瑾更大的压力来源于与同学之间的落差。“同学都去工作了,只有我待业在家,到底能不能考上公务员还是一个未知数。第一年身边还会有跟我一样准备二战的朋友,但是到了第二年、第三年,身边的人要么成功上岸,要么放弃公考去公司工作了,我好像成为了一个独行者。这种无形的压力最令人痛苦。”邱瑾告诉记者,除了自身的压力外,备考的四年里,自己的家庭似乎也笼上了一层阴霾。
在第二年没能成功上岸后,邱瑾选择了先考取事业编制参加工作,再想办法参加公务员考试,邱瑾将这称之为“曲线救国”。幸运的是,邱瑾成功进入地方政府办公室工作。“其实那份工作挺好的,待遇不错,同事之间相处也比较和谐。但是总觉得工作内容不太适合我,还是不甘心。”
在第四年,邱瑾成功考上了公务员。“很多人对公务员有刻板印象,认为我们工作清闲,每天喝茶看报,而且福利待遇好。其实不是这样的。”邱瑾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考上公务员后,自己在工作中也会面临各种考核和业务压力,有时也会加班工作。“知道自己要什么,想清楚就不会后悔。”邱瑾说道。
“很多人觉得上岸后就万事大吉,其实不是这样的。”在邱瑾看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比一门心思追求上岸结果重要得多。如果对岗位认知出现偏差,即便成功考上了公务员,也会存在心态上的落差,反而不快乐。
随着每年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增多,公务员已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职业,似乎掀起了一股公考热的浪潮。服务社会、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内容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都是备考者们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原因。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流向公务员队伍,但公务员是否符合考生们的人生规划与职业理想,对公务员设想与现实是否有落差,每个备考者都有不同的答案。公考热的背后是否反映出了部分人的就业焦虑,这似乎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