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鲁迅为中日友好留下宝贵财富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主要奠基者、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杰出代表。提起鲁迅,绝大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弃医从文、以笔做矛、横眉冷对的文学斗士形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有人说鲁迅的文字是彷徨呐喊,有人说是振臂呼唤,一百多年来,他的思想和人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时至今日依然是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精神滋养。
事实上,鲁迅不仅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在日本也充满着他的身影。鲁迅的一生与日本有着不解之缘,他曾在日本求学、著书、生活,与日本学界也交往甚笃。曾有文章记载,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母亲曾对他说:“我还是希望你能成为像鲁迅老师那样的小说家,能写出像《故乡》的结尾那样美丽的文章来。你这算是怎么回事?怎么连一片希望的碎片都没有?”而大江健三郎的感受是:“我一生都在思考鲁迅。”
鲁迅与仙台的“缘”
1904至1906年,鲁迅前往位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的东北大学前身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在此期间,他与藤野严九郎教授结下深厚师生情谊。阔别仙台20年后,鲁迅于1926年写成《藤野先生》一文,最初发表在《莽原》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该文是鲁迅生平少有的对留日生活的记录。
仙台市博物馆则专门设有鲁迅纪念碑和鲁迅半身像,分别设立于60年前和20年前。据了解,鲁迅纪念碑由宫城县日中友协牵头建立,由郭沫若题词。1961年,鲁迅遗孀许广平率中国妇女代表团来日参加揭幕式。当地日中友协每年9月25日(鲁迅生日)在碑前举行纪念活动。而鲁迅的半身像是为纪念其120周年诞辰,于2001年由绍兴市向仙台市赠送的。
截至今年9月,东北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已从当年的鲁迅一人增至约1300人,该校每年为中国留学生优秀代表颁发“藤野先生纪念奖”。鲁迅曾经学习过的阶梯教室如今也保存完好,该校资料馆还专门设有鲁迅纪念展示室。
两国交流中的鲁迅“情”
鲁迅先生坚持将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日本人民区分对待,长期推动中日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百余年后的今天,仙台等地仍活跃着众多传承鲁迅精神、促进中日友好的民间团体。“仙台鲁迅研究会”就是其中之一,是以仙台地区为中心开展活动的非营利学术团体,由评论、研究及讲授鲁迅作品的教师、作家、编辑、文学理论家及业余研究者等自发组成。
“仙台鲁迅研究会”前身是依托日共系友协“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宫城县联(JCFA宫城)”于1973年设立的“鲁迅在仙台相关记录调查会”。20世纪60年代初,调查会首任会长半泽正二郎作为当地日中友协方面代表,主持了仙台市鲁迅纪念碑修建工作。1978年,调查会出版著作《鲁迅在仙台相关记录》。今年9月1日,在中国鲁迅研究会、仙台国际交流俱乐部等协助下,调查会以鲁迅诞辰140周年为契机,参考中方各地鲁迅研究会命名方式,正式更名为“仙台鲁迅研究会”。
除此之外,“仙台鲁迅先生显彰会”也是重要组织之一,成立于1975年,由时任东北大学校长黑川利雄、众议院议员(曾任日本社会党委员长)佐佐木更三、仙台市长岛野武和宫城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佐佐木信男等发起。“仙台鲁迅先生显彰会”旨在宣传鲁迅功绩,并统筹仙台市鲁迅纪念碑前的“碑前祭”活动。据悉,该活动自1961年纪念碑设立以来,每年在10月19日(鲁迅忌日)举行。
中日友好的鲁迅“传承”
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传承中日友好,中国驻新潟总领馆、鲁迅文化基金会、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今年10月30日共同举办了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中日线上交流会。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在视频致辞中表示,鲁迅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在年轻时代与中国众多仁人志士一样留学日本,探求振兴中华之路。他和藤野严九郎教授的故事也是中日两国人民2000多年来互学互鉴、友好交往的生动缩影,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值得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宫城县知事村井嘉浩表示,中国著名文豪鲁迅先生曾在宫城县学习,我们深感自豪。鲁迅先生在仙台市留下许多足迹,比如东北大学的“鲁迅阶梯教室”等。另外,由其寄宿旧址改建的纪念公园也将于明年春天正式开放。期待疫情结束后,希望有更多朋友前来参观,把日中友好交流不断推进。
中国驻新潟总领事孙大刚代表主办方致辞表示,东北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已从当年的鲁迅一人,增长到如今的上千人。中日友好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需要中日各界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希望与会人士从鲁迅及其作品中汲取力量,坚定友好信念,推动中日关系朝着下一个50年扬帆启航,行稳致远。
鲁迅长孙周令飞在交流会上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作演讲,表示今年是其祖父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及鲁迅两部名著《故乡》和《阿Q正传》发表100周年,可谓“鲁迅年”。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可谓“中日年”。120年来,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遇相知,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象征与标志。作为后来者,应当身体力行,弘扬友好传统。
本报驻东京记者 张冠楠)(张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