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互助不讲武德,突然宣布关闭,比之前美团互助、百度互助关闭引发更大反响,因为前者与相互宝和水滴互助,构成了网络互助的TOP3。千万级会员的轻松互助“自废武功”,让网络互助是否大势已去的讨论愈发炽烈。
网络互助一波三折,短短三年,被监管来回拉抽屉。
2018年,蚂蚁推出相互保,由信美人寿“承保”,成为现象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但两个月后,就被监管叫停。蚂蚁将产品重新设计后,去掉保险的“保”字,改名相互宝,一直到今。相互宝的成员上亿,2020年大病互助计划的分摊金额是91元,2019年的这个数字是29元。
彼时,监管的态度就是与之切割,不承认它是保险产品,不在银保监会的监管范围。简言之,就是把它一脚踢出了保险圈。
监管有理由认为,“相互保”更像是披着保险外衣的产品,参与其中的险企没有刚性给付的兜底责任,风险由用户承担,险企更像是来蹭流量和获客的。
于是,相互宝和其他大厂平台的类似产品,以及起家更早的水滴系和轻松系,构成了规模可观的网络互助行业,无主管,无监管,野蛮生长,但头顶始终悬挂着一柄剑。
不过,网络互助产品着实击中了保险行业的痛点,它的便利性和低成本,相对于产品单一同质、费用高、理赔难、合同如天书的传统保险,高下立判。
鲶鱼效应明显。来自互联网平台的“逼宫”,使得传统险企纷纷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加码线上化,推出更匹配消费者需求的健康险产品。百万医疗险和惠民保的走红,与网络互助产品其实异曲同工,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但都给了消费者想要的东西。
形势比人强。网络互助,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对于市场而言,它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不可避免地将聚集起大量风险用户,商业模式能否跑通,尚无定论。对政府而言,它面临着更不可测的涉众风险,一旦这些平台无法兜底,就触碰到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压线。风险崩塌之时,是兵败如山倒,并不是顺周期的模样。
2020年,监管形势陡变,P2P被团灭,联合贷被严格限制,互联网存款下架,一直在监管缝隙中游走的网络互助,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9月,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发表文章,要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
纳入监管是好事,有了合法身份和合规边界,市场预期反而确定了下来。只是,金融严监管之下,企业的预期也在变,自忖偏离主业的,选择一退了之。
相互宝,也成为蚂蚁迄今为止的最后一个爆款产品。如今,它转巨石于万仞,前途未卜。而仅剩两家巨头的网络互助,是否也与P2P殊途同归,成为一款被监管最终认定“试错”的产品呢?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韩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