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频道 > 科学 >

小麦新品种改变“教科书” 中国科学家展现科技攻关硬实力

来源:科技日报网    编审:    发布时间:2021-06-02 08:45:53

“芒种”之前的山东,气温已经飙升到30摄氏度以上。5月29日这天,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宋健民顶着炎热,出现在距离济南120公里之外的德州市陵城区。

在他眼前,一片麦田,麦穗长势很好,一颗接一颗,紧凑地,组成大片伸到远处,与蓝天接了壤。

宋健民蹲下身子,轻捻麦穗,点了点头。让这位小麦专家满意的品种,名叫“济麦38”,其穗型长方,白粒,饱满,硬质,白壳,长芒……到了后期,熟相好,整齐。

说起“济麦38”的优点,宋健民如数家珍:茎秆矮壮,抗倒伏;穗大穗多;抗病抗逆性好,“今年白粉病、锈病普遍发病比较重,但‘济麦38’基本没染病”。

但此时,展现在宋健民眼前的,不仅仅是“济麦3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下,63个小麦新品种脱颖而出

这片麦田,属于山东鲁研农业良种公司陵城育种基地。

在现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以下简称育种专项)——“黄淮冬麦区北片高产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刘建军组织力量,展示了26家国内项目参加单位选育的济麦、山农、泰科麦、中麦、邯麦、石麦、冀麦、晋麦系列等63个小麦新品种。

在同一片麦地里,它们铆足了劲儿,“争奇斗艳”,展现出了最好的一面。

新品种是农业的“芯片”,更是农业科学家的“孩子”。他们呕心沥血,不舍昼夜,几十年磨就一利剑,献于百姓,长于田野,摆于餐桌,果于民腹。

在此之外,这里还集中展示了山东省农科院的20多个小麦育种新成果:比如,功勋品种“济麦22”,以去年秋播1262.73万亩继续位列山东小麦种植面积第一,“济麦44”以428万亩一跃成为该省面积最大的强筋品种……

小麦在山东的种植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在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历史遗存中,碳化小麦和大麦籽粒已然出现。到了当下,山东小麦产量以513.77亿斤(2020年数据)的产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稳居全国第二位。

小麦大省产量高,新品多,质量好,用专家的话说,“有口皆碑”。

育种专项专家刘录祥告诉记者,“黄淮冬麦区北片高产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培育”项目集中展示的品种有优质高产、节水高产、优质节水高产,还有优质抗病高产等等,类型多样,能够满足我们黄淮北片不同生态区域的生产需求”。

“有口皆碑”背后,山东省农科院充当起了我国小麦研发的主力之一。在现场,刘录祥特别提到“济麦44”。

新品种改变“教科书”,中国科学家展现科技攻关硬实力

高产难优质,优质难高产,这是育种界公认的难题。但“济麦44”改变了这一认知。

“这个品种把优质、高产很好地结合起来,集高产、强筋、抗病三大优点。”刘录祥的话语中,掩饰不住的喜爱。他提道:“济麦44”通过育种单位与龙头企业进行科企融合,打造了一个加快成果转化的好模式,非常值得推广。

推翻传统认知,做到既高产又优质,这是科技的魅力,饱含着农科专家们的心血。而这一切,莅临现场的科技部农村中心项目专员、国家“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总体专家都看在眼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眼前,国家育种专项的成果给出了答案。

无论是科技部农村中心专员,还是山东省科技厅代表、科研院所专家,其达成的共识是:在农业科技领域中,种业是最能体现科技含量、科技水平的,抓农业科技一定要把种业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要把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作为推动种业创新的重大举措,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种业创新体系。

一粒种子,关系亿万国人饭碗。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赵振东领衔的小麦育种团队曾创造过不少“种业神话”。比如“济南17”,我国首个年推广面积过千万亩的面包小麦;“济麦22”,我国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赵振东告诉记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是在量上安全,更要质上安全;中国人的饭碗不但要捧在自己手上,更要装满优质粮食。

一场现场观摩会,妥妥地晒出了我国农业科学家种子攻关的硬实力。(王延斌 刘佳)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