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催促之下,清洁能源逐渐站上舞台中央,连带着的,风光发电也走入聚光灯下。4月19日,国家能源局更是首次提出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到2025年要达到16.5%左右的目标,重要性不言而喻。
光伏领域正掀起新的发展热潮,传统能源巨头纷纷跨界来到光伏新能源领域,多家光伏企业也接连扩大产能。但光伏发电欣欣向荣的另一面,却是大规模平价上网时代到来的压力。面对补贴几乎全面退出的情况,企业的经营压力有增无减,如何在新变局中站稳脚跟就成了光伏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光伏发电“翻红”
乘着“双碳”目标的东风,光伏发电也迎来了高光时刻。4月19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2021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同时首次提出,后续逐年提高,到2025年达到16.5%左右。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我国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连续数年均位居世界第一。国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2.4%。
企业闻风而动。4月17日,中国石化副总裁黄文生便透露,“十四五”期间中石化拟规划布局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中石油也不落后,2018年便开展了光伏加油站的试点工作,并将加大光伏发电列入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分析称:“这些能源企业之所以往光伏走,唯一的动力就是‘碳中和’。从壮大清洁能源系统的角度来看,鉴于核电和水电都有所限制,那么最大的发展空间就是风电和光伏,企业就需要开始布局。”
协鑫的进与退
风口摆在那里,行业企业自然也不能放过机会,它们的目标也已延伸至产业链,协鑫集团便是其中之一。今年2月1日,保利协鑫决定扩产,计划旗下的江苏中能的年有效产能正式迈入万吨级规模。在这之前,协鑫集团也曾有过一体化布局,即由保利协鑫生产硅料,协鑫集成生产组件,协鑫新能源负责光伏电站建设、运营及管理,从而在三个重要环节形成闭环。
如今光伏上游的硅料价格快速上涨也带来了新挑战。保利协鑫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根荣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光伏的制造与应用端,最核心的知识产权和科技研发都在最上游的原材料领域。在硅料价格疯涨的形势下,颗粒硅技术有效降低硅料和硅片的成本,技术创新也成为协鑫的有力竞争因素之一。”
但协鑫集团也曾走过“弯路”。2018年5月,国家发改委表示要严格限制光伏补贴规模。当年,保利协鑫的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由19.26亿元大幅跌至亏损6.93亿元。彼时协鑫发布消息称,基于企业自身发展进程及行业市场环境变化,保利协鑫正向轻资产转型,升级为从资产经营逐步向资本经营及服务输出转型的发展战略。
协鑫集团走的这条“弯路”,也是当年行业的一场“地震”。2018年5月31日的政策中,国家不仅决定减少补贴,还提出控制分布式光伏的规模。据行业媒体统计,就在“531新政”出台后半年时间,有638家光伏企业倒闭,占已注销光伏企业总数的1/4以上。
但这次“断奶”更像是一次成人礼,一批企业倒下了,另一批企业却成长了。2019年通威股份、中环股份、隆基股份等光伏企业营收均破100亿元,其中隆基股份还实现净利同比翻倍。去年9月,保利协鑫的颗粒硅技术产业化投产,企业重新开始发力。
平价上网成本之辩
行业洗牌的动力源于补贴的退潮,而补贴的退潮也意味着平价上网的时代大幕正在拉开。据了解,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可以简单理解为即使没有补贴,按照传统能源的上网电价收购也能实现合理利润。目前我国成本最低、利用最广的电力来源为煤电,因此光伏在我国实现发电侧平价的条件可以理解为光伏发电成本达到煤电水平。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了《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2021年起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
弘扬太阳能创始人刘继茂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双碳’目标上,国家的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是需要新能源产业链的上下协作,由此才能在几乎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共同降本增效。”
不过今年光伏企业的压力除了补贴退出和上游供应涨价外,更值得重视的是系统成本的增加。林伯强分析称:“这个成本并不是指光伏的制造成本,而是指发电、电网以及消费者构成的电力系统的成本。随着系统成本的上涨,电价却保持不变,因此企业的盈利难度就越来越大。”林伯强还表示:“光伏制造成本的降低,一方面是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存在企业的恶性竞争。大家都压低价格,只挣一点点就可以。”(陶凤 阮航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