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本报推出了“如何将重庆人留在重庆避暑”特别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重庆避暑旅游下一步如何发展,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近日,重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刘旗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介绍了重庆避暑旅游下一步发展思路。未来,“避暑旅游”概念在重庆或将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覆盖全季节的“气候养生”概念。我市将通过与“世界温泉及气候养生联合会”的合作,引入全球最先进的气候康养技术及品牌,打造“气候养生”升级版。
也就是说,我市将把发展重点放在避暑游市场的最高端,通过全面整合和提升高山气候资源,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打造“气候养生”的国际品牌。
市民避暑为何“舍近求远”
周边省市靠低价赢得市场
重庆商报:根据重庆移动发布的调查显示,重庆每年有数百万避暑人群到周边省市避暑,对此您怎么看?
刘旗:其实,“避暑经济”重庆早于周边,我看有的报道写“重庆避暑经济起步晚”,要纠正一下,重庆起步并不晚。为什么周边可以后来居上呢?一是价格上的优势,二是整体气候优势。可以说,周边省市绝大多数主要是靠低价赢得了市场。
当然,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都有“舍近求远”的心态,最好是跨省看不同的风景感受不一样的风情。比如说,贵州有些地方其实并不比重庆一些避暑地远,距离同等的情况下,又比我们便宜一些,重庆市民认为到了其他省,旅游的感受更丰富一些,这也是很正常的选择。
不走低价避暑路线
主打中高端气候康养
重庆商报:面对周边省市避暑休闲发展态势,重庆的避暑旅游如何发展?
刘旗:重庆避暑旅游不能再追求粗放式的增长,必须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避暑经济也要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市民和游客高品质生活,让“近者悦远者来”。
实际上避暑或消暑旅游的概念,是低层次的概念,今后我们要把这个概念提升一下,对标国际先进理念,推出“气候养生”的理念。我们将主推“卖气候卖空气”。气候凉快相对夏天是好资源,但相对于冬天就不那么好了。在这一点上重庆是有优势的,重庆夏天有凉快的乡村冬天有暖和的都市和温泉,甚至夏天来重庆蒸“天然桑拿”和吃火锅也可能成为优势资源。因此我们具备打造成为全季节的气候康养旅游目的地。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我们的空气质量都是非常好的,而且负氧离子也很高,这是重庆这个山水之城所特有的“颜值”。下一步我们要把优质的气候资源与康养结合起来,而不只是为人们提供低层次避暑产品。
重庆要建“中国温泉谷”、“高山气候养生集群”
重庆商报:“气候养生”这条路怎么走?有先进经验和国际资源可利用吗?
刘旗:大家都知道,瑞士的康养旅游是做得很好的。瑞士在地理特征上跟我们重庆太像了,也是内陆,也是山地。但是他们把山地经济做得非常精。他们的发展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今年年内,“世界温泉及气候养生联合会”将在重庆设立亚太总部。我们正和对方谈下一步的合作,初步想法是把“联合会”的康疗专家直接引过来,与国际国内的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在重庆组建“温泉及气候康养研究院”。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研发机构,为气候养生品牌产品的打造打下基础。这个研发机构一定是结合目标市场和特定人群的体质来研发康养旅游产品的,我刚才讲到,甚至夏天蒸“天然桑拿”、“吃火锅”、“泡温泉”也将被开发成康养项目,同时也可以把国外成熟的技术直接落户重庆。
此外,还要配套两个项目,一个是“中国温泉谷”,一个是“高山气候养生集群”。其中,“中国温泉谷”这个项目是“联合会”提出来的。建成后,重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温泉康疗基地。
重庆商报:“中国温泉谷”和“高山气候养生集群”将如何打造?
刘旗:先说温泉,目前重庆的温泉还停留在“泡澡”阶段,温泉和气候资源的附加值被大大低估。我们将打造的这个“中国温泉谷”不一定是特指某一个温泉项目,更现实的方式是将全市尤其是主城的温泉资源来一个集成式的提升。今后,我们的温泉将是文旅融合、医养结合。“温泉及气候康养研究院”研发的康养产品和技术,将在打造温泉谷项目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化的应用。
再说“高山气候养生集群”,下一步会整合重庆的优质高山气候资源,对标国际化,但绝不是看看风景那么简单。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疗养计划,集风景、康养、运动、文化体验于一体,针对游客不同的身体状况,设计不同的养生计划。
重庆商报:在重庆做温泉和气候养生旅游产品的市场有多大?
刘旗:我们面向的将是全球市场。比如,俄罗斯的冬天特别冷,我们可以发挥温泉和火锅的优势,吸引俄罗斯游客冬天来渝休闲度假和温泉康疗。重庆温泉开发虽然处于全国一流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好资源并没有利用好。同样,高山气候资源也很好,也没得到充分利用。今后,都需要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前不久我在俄罗斯和瑞士开旅游推荐会的时候说“欢迎大家来重庆泡温泉吃火锅”,引来外国嘉宾一片掌声,可见他们对冬天到重庆泡温泉吃火锅充满了向往。
打造“温泉及气候养生”品牌 三年拟投资百亿
重庆商报:重庆的温泉和高山旅游资源全面转型发展,需要怎样的路径来实现?
刘旗:按照初步策划,三至五年内大概会投资100个亿来打造重庆的“温泉及气候养生”旅游项目,从全市高度来统一规划,以政府引导的方式差异化发展。3年初见成效,5年大见成效。
这不是一个“完全推倒重来”或者新建的项目,而是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升级和赋能。比如说,利用现有酒店植入康养的理念;对于景区的运动功能,做全面提升;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巴渝文化以及美食都会在这个大项目之中。当然,也会新增很多项目,康养的技术和设备除了自己研发外会引进购买一些。比如亚健康测试仪,人一躺上去,大数据就出来了,可以分析被测试人健康状况,然后制定个性化康养方案。一切都按照国际化的最高标准来打造,这些项目打造好之后,将按国际一流标准组建专业团队来管理,这样就解决了资源被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我们建设的是“高山气候养生集群”,一个集群互相之间是有差异化的,比如武隆仙女山和巫溪红池坝的特色肯定是不一样的,最后大家形成一个互补的组合。在基础设施的配套上,也会作为这个项目的重点来打造,比如建设上山的轨道交通,从高铁站一出来就可以乘坐轨道交通上山,更加快捷,并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最小的。而且,今后这些地方都将规划建设支线机场或通用机场,有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的连接,交通便利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就会更强。
重庆商报: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我市旅游产业升级要打好“五张牌”,目前市旅发委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刘旗:要打好“五张牌”,思路决定出路。这“五张牌”并不是五个独立的系统,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温泉及气候养生”这个品牌项目就涉及到“温泉牌”、“山城牌”、“乡村牌”以及“都市牌”。总的来说,未来重庆的旅游开发有以下几个重点:魔幻现代都市、长江三峡、温泉及气候康养、巴渝文化和美丽乡村。对应“山城牌”“人文牌”“温泉牌”“三峡牌”“乡村牌”这五张牌,我们都会有相应的重量级项目作为支撑,并且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地理位置和板块来划分,主城作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集散地,主打魔幻都市游和“中国温泉谷”;渝西定位为环城休闲走廊,将成为主城区的后花园,主要承接主城的1小时短途旅游;渝东北定位为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将以万州为中心将打造独一无二的水、陆、空、铁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渝东南定位康养民俗游,主打高山气候养生、民俗文化以及山地运动。
■专家声音
拉通景区整体打造
创造需求带动产业发展
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牟红认为,避暑纳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其主要包含六大要素,分别为气候和季节差异、周边人口基数、避暑房产、生活功能要求、生活体验要求、营销与宣传。
据她介绍,生活体验要素最为重要,比如周边街景、夜市、便利店、电子化水平等,这直接决定了游客会不会对避暑地产生强偏好和再次选择的行为。但目前国内的避暑旅游产品还停留在简单地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的地步,并没有从调整单一产业的角度去改善与落实。要满足消费者的避暑需求,牟红认为要分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来看。
“前期发展在于迎合消费者,即消费者需要清凉和舒适的环境,去满足就可以了,但后期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创造需求。”她说,创造需求要从居民既有的体验出发,通过市场细分和目标消费者的选择,避免同质化现象,创造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以此来吸引居民。
与此同时,她提到,当前重庆发展避暑纳凉产业的过程中,面临着部分景区人满为患、交通拥挤与品质生活不能得到保障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整个产业的发展就不能得到较好的提升。
“重庆要打造全新的避暑纳凉产业,还需要从打通大通道、建设大配套、提供大产品、提升大环境四个方面去深入探索。”牟红说,重庆目前有很多具备海拔优势和气候优势的地方,但都比较分散,没有一个统一的产业规划,要争取把它们拉通,整体上打造,且要避免同质化。景区的配套设施要充分提高,既能满足游客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要提升他们的生活体验。同时还要打造具有品质化、品牌化的系列旅游产品,扩大其影响力和吸引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此外,整体环境上也要打破依赖山和水两种自然资源的局限性,创造更多的消费需求,带动产业持续发展。
(刘晓娜 徐勤 张军兴 谭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