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紧抓“百亿级”新经济 陕西咸阳“百企进咸”尝到甜头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编审:    发布时间:2021-09-02 15:48:06

历史文化厚重、经济特色鲜明的秦都咸阳市,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叠加影响下,经济增长在2020年一度陷入“低谷”。据咸阳市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1-6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中,有一半数据的同比增长为负数。其中,生产总值为955.46亿元,增速为-4.8%。然而,仅仅一年的多的时间里,咸阳市的经济奇迹般地止跌回升。2021年上半年,咸阳交出了“地区生产总值1118.44亿元、同比增长12.7%,居全省第二名”的成绩单。

近日,记者走访了陕西省和咸阳市政府相关部门及部分企业,探访这座古都如何“从-4.8%开始起跑”,又如何在“止滑促升”的一套“组合拳”中,用好关键的“企业力量”。

“百企兴咸”强心针

“去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经济生产活动放缓,引发收入下降、带动利润减少等问题,进而导致企业再投资的热度减弱。所以‘止滑促升’成为当务之急。”咸阳市重大项目促进办公室主任杨源杰向记者介绍,紧抓项目建设,项目引进来、“企业请进来”,成为咸阳推动经济回暖的“关键一招”。

2020年至今,咸阳市通过举办“百企进咸投资兴业”“民企助咸·共创共赢”“青年企业家咸阳行”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企业和客商。同时,当地从政务服务、政策服务、法治服务、人文服务、城市服务全维度优化营商环境,促成了一批重点合作项目。

围绕“把企业请进来”,咸阳市举办了一系列全国范围内的主题活动,扩大了城市影响力,累计签约合同项目417个、总投资7202.9亿元。这一组数据有如城市强心针,有力带动咸阳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恢复。

紧抓“百亿级”新经济

“产业形成了渐次发展的梯队,就如同建筑有了坚实厚重的‘地基’,”咸阳市委书记杨长亚说,“为基础产业固本增效,使传统产业转型增力,才能走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转型发展中,不少企业研发制造了行业内的“拳头”产品和“独家”产品。位于咸阳市秦都区的民营企业陕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设计了中国首条航空级钛合金棒线材全流程控温控轧生产线,只需要3分钟,就可以将坯料加工成大单重、高性能的钛合金盘卷。

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企业推广组组长李璐向记者介绍,在保证头尾一致性的前提下,这条全长240米的生产线可以制造出单重超过200公斤的钛合金盘卷,且盘卷长度可达到1500米以上,助力航空业态升级。

依据当地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咸阳构建起电子显示、高端能化、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医药和医疗器械、新型纺织建材、文体康养“4个五百亿级特色产业”;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4个百亿级新经济”。

为确保项目落地,咸阳举办了多场项目集中开工和重点项目观摩活动。“观摩结束后,代表要根据产业项目的亩均投资、税收、带动就业等情况对各个县区现场打分。观摩中项目好坏一目了然,这就催促了县区的项目落实。我们还打造了‘咸阳商机全天候营业,项目对接24小时在线’的招商服务机制,这样的工作氛围让不少政府工作人员心态绷起来、脚下动起来。”杨源杰如是说。

激活产业人才内驱动力

“顶尖人才引不进、优秀人才留不住”,一直是困扰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同样面临人才问题的咸阳市,则通过技术联盟、“人才共享”等方式,逐步突破产业、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

记者了解到,咸阳以“产业创新联盟体+高校+专家团队”模式,凝聚企业合力,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和专家团队参与,共同发挥产业技术集群优势。同时,咸阳市的人才战略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一家家企业的“点”,连接成为全产业之“链”。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在咸阳落地的西北地区首条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从建设到投产的全过程中,专家人才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这一项目的带动下,20多户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落户。目前,咸阳市已实现了从石英砂到电视整机的新型显示器全产业链生产,整机产品搭乘中欧班列,出口至波兰、德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记者从陕西省工商联进一步了解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省目前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咸阳市共谋划征集11个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项目。其中已经开工建设的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项目规划总面积3150亩,总投资达200亿元。而在今年6月30日,高新一号跨渭大桥项目中的两岸便桥已顺利通车,实现与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也就是秦创原“总窗口”零距离对接。

“咸阳市为了激活产业人才的‘内驱动力’,持续优化招商服务环境。通过优化整合资源,布局了云计算、区块链、氢能源、特种玻璃、无人驾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航空密封型材、纺织新材料等领域科技专项,目前已经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45家,登记在册‘瞪羚’企业20家,我们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有效提高至9.2%。”咸阳市工商联主席杨军向记者介绍说。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