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废弃矿山变绿水青山 河南治理修复黄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14.04万亩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编审:    发布时间:2021-09-17 18:04:12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运海

济源示范区下冶镇官洗沟村地处黄河北岸,境内有一个废弃铝土矿,最深的坑超过100米。2019年10月,借助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这一契机,该示范区对这个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清理废渣、拉土填坑、覆土造地、植树造林。如今这里绿水青山、瓜果飘香,曾经的工矿废弃地已经成为当地打造的黄梨基地。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黄河流域很多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后,变成了良田、花园、林地。截至今年8月底,我省已完成黄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14.04万亩。

生态环境,破坏容易修复难。面对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从哪里筹措巨额的修复治理资金?我省各地采取一矿一策,分类实施,初步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资本等多元化融合的治理模式。

对有主矿山,本着“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矿山企业修复治理。对无主废弃矿山,或者政府兜底,或者寻求社会资本参与治理修复。

从2019年6月开始,省自然资源厅广泛利用各方资金,先后上马了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黄河流域(河南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等项目,有序有效开始黄河流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其中,完成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面积1.96万多亩,治理图斑400个,治理区域为郑州市、开封市、濮阳市、洛阳市、三门峡市等5市,生态修复总投资2.75亿多元。完成黄河流域(河南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项目治理面积1.22万多亩,治理区域为洛阳市和三门峡市,项目总投资4.31亿多元。与此同时,我省利用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工程,投资2亿多元,对牵涉到的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完成矿山治理面积10.86万亩。

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中,我省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水则水的原则,因地制宜,恢复生态环境,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再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实施废弃工矿土地生态修复,恢复新增林地7900多亩、草地6194亩、坑塘湿地1500多亩。通过对采坑危岩体进行清除、削坡、覆土、植树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善恢复了矿区周围的地貌景观,美化了环境,降低了扬尘污染,助推了污染防治攻坚,植物的吸尘、固土,防治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同时,通过实施废弃工矿土地生态修复,恢复新增耕地10950亩,新建高标准农田448亩,恢复新增工矿用地4095亩,提高了矿区居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居民收入,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助推了乡村振兴。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