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青海:人才引培激活高原农牧创新力

来源:光明日报    编审:    发布时间:2021-11-07 06:25:34

原标题:青海:人才引培激活高原农牧创新力

青海农牧业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尤为重要。自2016年启动实施“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工程以来,青海省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青海搭建完善了人才引进培养平台,构建了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培养本土人才,使更多农牧业人才在广袤的农牧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青海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已累计引进培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27人、团队1个,兑现支持经费560万元,在这些人才的带动下,青海省农牧系统实现了“引进一人,带动一片”的目标,有效破解了人才制约农牧行业发展的难题。

政策支持建平台

“2005年以后,青海后备人才严重匮乏,虽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专家在牦牛系统育种、分子育种、继代育种方面有一些合作,但在自有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存在短板。”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原负责人马进寿介绍。

青海省实施“昆仑英才·高端创新人才计划”后,马进寿柔性引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阎萍、郭宪两位专家,推进青海大通牦牛的改良繁育工作,开展大通牦牛性状相关功能基因鉴定及克隆控制重要性状形成的候选基因研究。

经过多年的研发,2019年,“阿什旦牦牛”新品诞生,其育种技术居国内外领先水平。“‘阿什旦’在藏语里是‘无角’的意思。今年4月‘阿什旦牦牛’获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发的新品种证书,是牦牛资源育种的里程碑式的成果。”阎萍说。

“我们着力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在引智交流上做文章,着眼搭建科技示范应用平台、打造专业教学基地、拓宽产学研科研场所、构建四级教学体系。”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处长张仲三介绍,如今,青海培养了一批农牧区实用带头人,更新了一批农牧业技术推广骨干,壮大了一批农牧区服务队伍,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牧民。

培育人才“传帮带”

李生福原是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的一名聘用人员,辅助技术人员进行人工授精的实操工作。自引进阎萍和郭宪两位专家后,李生福跟着专家搞科研,技术突飞猛进,在全省第一届牦牛繁育大赛人工授精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如今,李生福作为技术人才被引进到西藏拉萨市曲水县最大的牦牛养殖场担任技术副场长。

多年来,在专家的带动下,大通种牛场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本土技术团队。目前近80人专业技术职称得到晋升,10多人作为人才专家先后被引进到西藏、新疆及青海省内的玉树、果洛、海北、海南等地开展技术指导。

依托政策和资金支持,仅有50余名工作人员的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短短几年时间就培养了领军人才1名、拔尖人才9名、全国十大杰出兽医两名。全单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人,博士两名,5人中就有1人被列入“千人计划”人才。

随着“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的落地,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两次选派32人到国家疫控中心开展实验室检测和实验室管理培训,组织培训全省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次;支持年轻人参加全国学术会议,让他们在全国会议上进行专题讲座,先后到宁夏、四川、内蒙古等省区参加技术交流讲座,使年轻的科研人才快速锻炼和提升。

科技创新结硕果

“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工程实施以来,青海省全力打造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平台,对入选者在职称评聘中,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政策,调动了农牧系统各类人才的创新热情,一批实用、利于推广的农牧业创新技术在全省农牧区推广应用。

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柔性引进杜浩、张清靖两位专家,搭建起“空—陆—海—深”综合研究手段和平台,指导完成青海湖“鱼鸟共生”系统调查、资源评估裸鲤繁殖群体监测等研究工作,并申请专利两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培养技术骨干4名。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培养拔尖人才1人,主持完成“放牧干扰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发挥的影响及作用”项目;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培养领军人才1人,获得自走式高地隙全方位喷杆喷雾机等专利6项,待批专利9项;青海省畜牧总站培养拔尖人才3人,将环湖牦牛和河南县“雪多牦牛”“欧拉羊”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的实施,首先使青海省农牧系统重视人才的意识逐年提升,同时‘传帮带’作用非常明显,有效解决了一些农牧行业发展中的难题。”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文龙说。

(本报记者 万玛加)(万玛加)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