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聚焦练兵备战培养组训人才“军事研究日”助推能力升级
雷彬报道:10月下旬,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组织实战化演练。面对多批次“敌”机从不同方向来袭,参加演练的各级指挥员迅速应对、见招拆招……近年来,该基地聚焦练兵备战培养组训人才,一批优秀指挥员茁壮成长。
“只有培养一支联合思维强、理论学识广、业务能力精的组训人才队伍,才能担负组织重大军演和红蓝对抗的重任。”该基地党委始终把组训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工程,研究制订《基地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他们与军兵种部队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抽选骨干到院校和科研院所培训、到上级部门跟学跟训、到作战部队交流代职,并结合重大演训任务摔打锤炼组训人才队伍。
“组训人才建设,既要善听百家言,也要善吃‘百家饭’。”他们充分利用参训部队军兵种多、战法灵活的资源优势,建立军事研究机制,定期安排“军事研究日”,围绕未来联合作战、军兵种战法特点等内容展开研究攻关。与此同时,他们邀请作战部队指挥员、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到基地传经送宝,在演训任务间隙组织参训各方开展交流探讨。
该基地导调训练科科长吴惠喜曾多次赴舰艇部队和其他军种部队学习交流。在历次演训任务中,吴惠喜充分发挥不同军兵种的兵力运用特点,科学组织导调,被官兵称为“海战谋划师”。据了解,该基地聚力培养既懂训练顶层设计、又会具体组训的“多面手”,一批复合型指挥员脱颖而出。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打造高素质青年人才方阵
“订单式培养”激发创新活力
方姝阳、刘杨报道:“将图像处理技术引入雷达、通信信号处理,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深秋时节,在某创新项目节点汇报现场,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青年教员韩振中的发言得到在场专家一致称赞。作为全军首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文职人员,韩振中入职不到3年便成长为该院某高水平研究团队的核心骨干,被破格提拔到某教研室领导岗位,并主持和参与多个科研项目。
“打造高素质青年人才方阵,既要开阔视野广揽人才,也要创新方式培育人才,更要更新理念用好人才,真正做到‘输血’与‘造血’并重。”该院领导告诉笔者,他们积极拓宽渠道招贤纳才,先后引进军地知名高校优秀博士50余名,丰盈了人才库;大力实施“搏穹英才”培养工程,为青年人才成长制订一人一案的“订单式培养”计划;立起“有为者有位”鲜明导向,大胆引进使用青年人才,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动力。
善育良驹好马,创新活力迸发。该院某系“85后”副教授唐波入职以来,结合其学术基础和研究方向特点,该院为其量身定制培养任务书:全程指定帮带导师、安排到任务部队实践锻炼、参加一线重点课题攻关……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唐波脱颖而出,牵头负责某重大科研项目、编写学科专著,2017年入选军事科技领域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据统计,近年来,该院新引进青年人才牵头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他们在重大任务中崭露头角,逐渐成长为骨干力量。
武警河北总队廊坊支队加强人才培养路径规划
“成长路线图”拓宽发展空间
耿鹏宇、王一铭报道:近日,在先进典型交流会上,武警河北总队廊坊支队机关参谋秦琪分享的成长经历,让支队官兵备受鼓舞:3年时间里,他先后经过院校学习深造和基层主官岗位锤炼,并被评为“武警部队百名优秀参谋”。秦琪说:“这得益于支队为人才培养制订的‘成长路线图’。”
据介绍,该支队党委积极做好人才培养路径规划,通过为官兵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在完成规划目标的过程中增强官兵成才信心。他们采取“一人一档、一人一案”的形式,把每名官兵的培养路径细化为成才目标、推进时限、单位评估等步骤,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常态化的阶段评估,不断激发官兵岗位建功热情动力。
以秦琪为例,在他首次任职时,支队结合他所学专业和个人特点为其科学规划培养路径,定下短、中、长期发展目标。该支队每年依据岗位需求、个人实际表现和履历硬性要求进行相应调整,为重要岗位储备人才,为表现优秀的官兵建立“培养链”,结合平时考核和专项考核前置“选拔关”。“人才发展规划结合识、育、用、留等选人用人方式,给了人才广阔的发展空间。”该支队领导说。
该支队特战中队中士潘洪印刚到中队时,身体素质较弱,中队帮助他制订提升训练水平的短期目标,同时为他定下特战队员成长成才的中长期目标。如今,潘洪印成为爆破、突击等多个特战专业的教练员,并荣立三等功。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张 琳
习主席深刻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对照新时代备战打仗要求,部队各级需要更新人才队伍建设理念,加快人才培育步伐,让广大官兵拥有更好的成长平台和发展空间。
如何催生选才的“虹吸现象”?如何激活育才的“矩阵效应”?如何搭建“人尽其才”的用才舞台?回答好这些时代之问,各级部队作为用人主体,要牢固树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理念,精心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和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要结合不同岗位实际需求,设定人才发展目标、探索人才培养办法,推动人才队伍能力持续升级、多能拓展。唯其如此,才能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读者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