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描绘美美与共 体悟心心相通——从大路画展看“一带一路”建设风采
海上丝路记(版画) 王卓
安伊高铁(中国画) 邹进
潮音(油画) 徐里
同在月光下(油画) 李景安
世界尚和图(版画·局部) 姜琳
复兴序曲(油画) 杨剑侠
千山万水一线连(中国画) 蔡频春
【艺境观象】
在传统祥云图案的掩映下,中国古城楼与泰国古建筑遥相呼应,一条延绵的高铁线将它们挽在一起。画面的深远之处,辽阔的海面上,一艘艘古代商船正扬帆远航。这是王卓的版画《海上丝路记》所描绘的场景。作品用时空交错的表现形式,展现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生动景象。整幅作品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冷暖、明暗对比鲜明。造型典雅的草木与祥云的点缀,使画面极富视觉张力。姜琳在创作版画《世界尚和图》时,则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底本,让长城蜿蜒其间、高铁贯穿画面,并在长卷中描绘了悉尼歌剧院、泰姬陵、比萨斜塔等多个国家地标建筑,融古今于一卷,纳五洲于尺幅。细腻的刻痕、单纯的黑白色调传递出深厚悠长的余韵。
这是近日在以“‘一带一路’与中国铁建”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大路画展”中的两幅参展作品。“一带一路”倡议激活了各国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唤醒了沉寂已久的丝路辉煌。倡议提出八年来,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百花园”愈显生机盎然、绚丽多彩。
以美术之美描绘美美与共,以工匠之心体悟心心相通。自1979年以来,中国美术家协会与中国铁建联合举办大路画展已历经42年。“第十八届大路画展”以全球“一带一路”基建工程进展为线索,汇聚了以中国铁建系统为主的老中青三代画家近年创作的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多个门类优秀美术作品共100余件,旨在多角度地表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一带一路”主题,展现劳动之美与建设之美。
中国铁建是中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建设足迹已经遍布全球130余个国家和地区。这支队伍中传承70多年的“文艺轻骑兵”也一直一手拿劳动工具,一手握画笔刻刀,记录时代,礼赞劳动,歌颂进步,描绘世界。劳动者有力的臂膊,创造的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美术作品。他们既描绘世界,也为自己造像;既修筑着联通世界的道路,也铺架出心灵交融的艺术桥梁。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所说:“画展将主题性创作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紧密结合,从不同角度挖掘和阐释‘一带一路’倡议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出当代美术创作的蓬勃态势,对于推动我国当代美术的繁荣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纵览参展作品,有世界各地壮美的自然风光,有恢宏大气的建设图景,更有各国人民携手并肩的美好画面。一幅幅佳作,描绘着中国建设者五洲筑梦的拼搏豪情,奏响了和平发展的时代强音,是以艺术之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次“全景式”的记录。
邹进创作的中国画《安伊高铁》聚焦了我国第一条走出国门的高速铁路——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的高铁。该项目的施工过程充满艰辛,建设者们坚守一线,挥洒汗水、奉献智慧,战胜了复杂的地质环境带来的挑战。2014年,安伊高铁实现通车,为土耳其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品画面以世界闻名的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城市建筑为背景,安伊高铁穿行其中。画家以中国传统笔墨韵味描绘欧亚异域的别样风情,让人耳目一新。
麦加轻轨铁路是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版画《朝觐之路》呈现了该轻轨投入运营后,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朝觐者带来便捷的热闹场景。画家石书印巧妙地运用构图突显城市、列车、人三者间的关系,画面中,宏伟的工程犹如一条纽带,串联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画《千山万水一线连》是一件饱含温情的作品。画家蔡频春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青年男女在高铁车站道别的情景。送行的男青年建设者和伴侣隔着高铁车窗,不忍放过那短短的一点时间,用手机互相倾吐着惜别的话语,彼此的两只手掌隔着玻璃相抵,努力感知着对方的温度。无声胜有声的画面,将建设者牺牲小我、造福人民的无私大爱与儿女深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次展览的举办,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参赞前往参观。“这是一次意外又惊喜的奇遇,展出的画作都非常精美,线条流畅、色彩饱满、主题鲜明。”已创作上百幅画作的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夫人艾茜薇表示,中国与印尼的绘画作品虽风格不同,但各有特色。观展结束后,她还发出热情的邀约:“欢迎中国的朋友来印度尼西亚做客,也欢迎中国的画家来采风创作。”
给世界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建设”是中国给出的答案。流光溢彩的“一带一路”是一条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中国的建设者与艺术家相信未来,更着眼当下,他们在世界各地,用手中的工具与画笔创造着壮美的“大同画卷”。
(作者:王秉良,系大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学会主席)(王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