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七十二集团军某旅立起训练考核实战导向的一段经历——碾轧破障,引发考核评分之变
10月下旬,第72集团军某旅新修订的考核评分细则下发基层连队,引发官兵热议。拿到这套干货满满、战味浓厚的评分细则,装步五连连长胡晶除了感慨,还有几分欣喜,因为这里面有他的一份功劳。
不久前,该旅组织连战术抽考,装步五连、装步十连等4个连队被抽中参考,考核课目为“快速通过‘敌’障碍区”。
考核开始后,装步十连连长赵海波指挥战车展开战斗队形。接近由列桩铁丝网、三角锥等构成的“敌”障碍区时,赵海波熟练指挥突击组携爆破器材前出清障。经过一番奋战,障碍物被悉数清除,考核任务顺利完成。
紧接着上场的装步五连却采取了不同的通过方式:面对“敌”障碍区,官兵仅对三角锥等影响战车通行的障碍物进行爆破清除,而对屋顶形铁丝网和列桩铁丝网,则用装甲车直角碾轧强行突破,大大缩短了任务完成时间。
原来,胡晶在学习装甲车底盘构造理论时了解到,装甲车具备碾轧屋顶形铁丝网和列桩铁丝网的能力,并在平时训练中经过多次实践证明其可行性,便将这一方法用到了此次考核中。
就在胡晶自认为胜券在握时,考核裁判组公布的成绩却让他大失所望。按照评分细则,尽管五连用时更短,但残留了不少障碍物,根据综合评分,最终十连获胜。
“我们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的时间更短、通过效率更高,为啥败给了十连?”复盘会上,胡晶向考核裁判组提出疑问。五连的经历,也引发了参考官兵的异议。
“战场上分秒必争,五连速度快就该得分高”“快速通过确实是优势,但残留的障碍物可能会给后续部队埋下隐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难以达成共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旅领导认为,五连在考核中的做法确实是创新之举,但合理与否,还需要进一步试验论证。
几天后,一场“装甲车碾轧破障”示范在该旅训练场展开。五连官兵驾驶装甲车对多道铁丝网进行碾轧,并连续多次重复操作,均获成功。该旅作战保障科通过对被碾轧的障碍物进行判别分析后认为,这种方式破障效果更好,对后续部队通过几乎没有负面影响。
事实证明,五连的做法行之有效。
“考场连着战场,考核必须紧贴实战。”该旅领导介绍,虽然这场争论结束了,但训练、考核的实战化脚步不能停歇。他们突出为战导向,查纠考核评分细则中的不合理条款,在深入调研论证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
此外,他们还紧贴战场更新考场设置办法,引入激光交战系统、红外传感器等技术设备,实打实检验部队侦察感知、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等实战能力。
“如今组织训练、考核,‘战场’更真,‘战味’更浓。”胡晶告诉记者,新修订的评分细则,既有米数、秒数、环数等定量标准,也有指挥员临机处置等定性标准,各项考核内容的分值权重设置更加科学,也更贴近实战要求。
短评
打赢是唯一标准
■吴 卿
训练考核是对部队日常训练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未来战争的预演。一切军事训练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部队实战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打赢是唯一的考核标准。提升部队实战能力,必须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凡兵,制必先定。”以什么样的标准检验训练水平,就会催生什么样的战斗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战是检验战斗力水平的根本标尺。部队战斗力水平如何,归根结底要看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
抓训须求实,治训先治虚。实训与实战的距离,取决于训练的成色。各级务必牢固树立实战思维,以打赢标准衡量训练水平、以战场思维筹划平时训练,切实做到以作战的方式训练、以训练的方式作战,加快促进“训练场”向“战场”转变。(■本报特约记者 童祖静 通讯员 杨孟德 陆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