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 >

为和平,头顶蓝盔当勇士——中国第10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4名官兵分享维和感悟

来源:解放军报    编审:    发布时间:2023-08-05 10:06:24

万里出征为和平,异国他乡写忠诚。


【资料图】

2022年8月,中国第10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以维和烈士申亮亮生前所在部队——第78集团军某旅为主抽组,飞赴西非马里执行维和任务。一年来,官兵们不忘英雄遗志,高标准完成道路抢修、掩体建设等联合国授权任务。

“八一”前夕,工兵分队开展“蓝盔勇士”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几名来自不同岗位的维和官兵走上讲台,讲述执行任务见闻,分享维和感悟。

英雄一直在身边

■维和工兵分队副分队长 卞 龙

这是我第4次赴马里参加维和任务。马里加奥地处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意想不到的恐怖袭击随时可能发生。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说:“马里是最危险的维和任务区,没有之一。”

7年前,我作为中国第4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的一员来到这里。那一晚,恐怖分子企图袭击我维和部队营区。为阻止载有炸弹的车辆冲入营区,我的战友申亮亮壮烈牺牲。我也在这次袭击事件中受伤,不得不回国接受治疗,未能完成第二次维和任务,心中充满遗憾。

2019年初,当我得知组建第7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的消息时,立刻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领导找我谈心,表达了关心,也谈到了担忧,毕竟两年多前我的受伤经历还历历在目。然而,我的态度十分坚决:“我想带着亮亮的遗志,完成未竟的使命。”

一直以来,妻子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聊天时我向她表达过还想去参加维和的想法。我也曾试探性地问过父亲,他对我说:“儿子,咱穿这身军装,部队要求咱去,咱必须去。如果没要求,就别主动申请了,你这条命也是捡回来的。”父亲虽然读书不多,却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后来得知我已经交了请战书,父亲只说了一句:“一定要注意安全。”就这样,我成为第7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的一员。

2019年,我又来到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我的对讲机从不离身,睡觉也放在枕边,保证有情况能快速指挥。夜里我会让台灯亮着微弱的光,防止出现突发情况手忙脚乱。每次外出施工前,我都会带领任务分队组织推演,保证大家的安全。

2020年初,我主动请缨到联马团梅纳卡超营负责分遣队工作。梅纳卡距加奥300多公里,平均每两个月会遭受一次火箭弹袭击,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那年2月的一个早晨,分遣队正在组织施工。伴随巨大的爆炸声,超营防空警报迅速响起,我拔出对讲机喊道:“快进掩体!”接到指令后,分散在各个点位的人员迅速就近进入掩体。这次袭击共有4枚火箭弹落在超营附近,最近的弹着点距离在外作业的装载机仅200多米,离营区也就500多米。3个月后的一天,又有哨兵报告“警报响了”,我迅即指挥大家“进掩体”。这次全部人员进入掩体仅用时15秒。3秒后,第一枚火箭弹落地爆炸。

在梅纳卡的半年间,我们近距离感受到战火硝烟,零星炮声时常打破深夜的宁静,夜间更有不明无人机在营区上空盘旋。如今回想起来,用“枕戈待旦”形容那段日子,一点也不为过。

那一次在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我带领大家利用被炸毁的装备在营区西南角搭建了“5·31烈士纪念园”。亮亮在这里牺牲,我们想以这种方式铭记他。

我和亮亮之间很有缘分。我当过亮亮的排长,第4批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时我是亮亮的中队长,结束第7批赴马里维和任务回国后,我担任了亮亮生前所在营营长。我还是亮亮父母的干儿子,当时约定每年都去看望他们,只是这几年由于执行维和任务以及新冠疫情的原因食言了。

记得亮亮牺牲前一天,他曾找到我说:“排长,如果有时间,能给我理个发吗?”从我毕业来到连队,亮亮就一直这样称呼我。因为第二天有勘察任务,当晚要赶制勘察方案,我对他说明天晚上再给他理发。没想到这一等,竟然是生死相隔。

因为这份遗憾,在我的倡议下,第7批和第10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设立了理发室。周末时,我都会给大家理发,有时一站就是一天,可只要一想起亮亮,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今年5月31日是亮亮牺牲7周年纪念日。我作为第10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的一员,和大家一起站在“5·31烈士纪念园”前缅怀亮亮。7年来,亮亮一直都在,他在中队的点名册里,在战友们的心里,在我们获得的军功章里。

4次参加维和,经历过战火硝烟,经受过生死考验,体会过战友躺在怀中牺牲的悲恸,我更能体会到维护和平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亮亮用生命守护我们平安,我们要践行他的遗志,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

(葛学禹整理)

打造“中国标准”

■维和工兵分队某中队操作手 许澳龙

“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标准”,在马里的一次次施工任务中,我切实体会到这12个字背后蕴含着的自豪感、成就感和使命感。

去年10月19日,我们正在为联马团东战区民事住宿区掩体建设忙碌着。上午工作结束刚回到宿舍,我们接到通知,加奥超营周边的阻绝壕及铁丝网损毁严重,需要紧急维修。

这是我们中队第一次接到超营外施工任务,突发的任务和紧迫的工期,无形间增添了一丝紧张气息。午饭后,我们直奔作业区域。

“作业区域一切正常!”收到警卫人员的口令后,我们每个人按照中队长临行前的作业分工就位。根据维修方案,要先用装载机清除杂草树木,用挖掘机将阻绝壕修缮平整,形成一个梯形平台,再将3套铁丝网按“品”字形架设在平台上,最后在铁丝网周边拉上刺线加固,任务难度之大、标准之高,让一些有经验的班长也直挠头。

9天的规定作业时间,1500米的作业区域,全副武装的作业状态,充分表明这项任务是块难啃的“骨头”。由于铁丝网和刺线到处是尖锐的倒刺,施工中每个人的衣服都被划破了。壕沟里侧能够站稳的地方只有十几厘米宽,且倾斜角度大、土质松软,一不小心就会滚入沟底,但大家都是拍拍土爬起来继续干。

10月22日,这项任务开展的第4天,时任联马团东战区司令安德森来到施工一线视察。现地察看铁丝网的紧密度和壕沟纵深后,他对我们的施工速度和质量竖起大拇指。那一刻,看着我们的“作品”,看着胳膊上的国旗臂章,每个人的自豪感都溢于言表。

3天后,任务顺利完工,比工程任务书的规定时间提前了两天。这项任务对我们来说,是考验也是磨炼。在今后的每一项任务中,我们都要交上满意的答卷。

(吴金玮整理)

托举和平的希望

■维和工兵分队某中队操作手 金秀廷

回想刚踏上这片土地,看到的是没有候机楼的飞机场,坑坑洼洼的道路,以及荷枪实弹的士兵,一幕幕都让我很震撼。

去年10月,我们中队接到超营周边防御设施修复任务。行驶途中,我看到四周是一片荒漠,树木零星其间,路边多是一些土坯房,还有瘦骨嶙峋的山羊直立起来啃食树叶。

到达任务地点,中队长分配任务和强调安全时,我们身边已经围起了一群当地儿童。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超营外执行施工任务,我摸了摸全身,只找到一支笔送给他们。他们很开心,立刻在手上画起来。

在马里,我看到的是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尽管很多国家参与了维和救援行动,但这里的伤痛依然没有抚平。在这里的所见所闻,让我十分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是强大繁荣的祖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安全。

最初执行维和任务时,我对维和救援行动的理解并不深。来到马里后,看到那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我明白了,虽然国度不同、肤色不同,但我们的目标一致——世界和平。

现在,每次看到当地百姓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高喊着“Chinese good(中国人真棒)”时,我就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我们头顶蓝盔,把和平和希望带给非洲人民的同时,更要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理念带给世界。

(张明岳整理)

在异国学习雷锋

■维和工兵分队某中队修理工 王志勇

中国第5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曾在加奥超营修建了一座雷锋纪念馆,通过图片和文字讲述雷锋故事,宣传雷锋精神。这些年来,一批批维和官兵在任务中不断践行雷锋精神,在海外续写雷锋故事。

2022年12月的一天下午,我在营区内维修一辆牵引车,突然听到对讲机里有人呼叫:“一辆联马团东战区司令部指挥车在营区外路口熄火,车辆无法启动。”队长让我整理维修工具和相关配件,迅速前出维修。到达现场后,我经过检查判断是车辆输油泵损坏。我们拿出工具更换了输油泵,帮助车辆成功启动,那时我才发觉汗水已经浸透了衣服。

2023年5月6日,分队临时接到任务,要为运输部门卸载4辆拖车上的“工”字钢。卸载一车大约需要1个小时,时间很紧,任务分队迅即前往作业场地。第一辆拖车卸载过半,第二辆拖车准备驶入卸载区时突然抛锚,三四名当地司机在排除故障。随后,我用对讲机跟现场指挥员报告这一情况,并申请协助当地司机修理车辆。

现场指挥员批准后,我迅速来到故障车辆旁查看情况,判断故障出在刹车系统上。我用手指了指车辆又指了指自己,一字一顿地用英文对他们说:“让我试试!”

经过检查,我发现是保护阀出现故障,拿出工具拆下来进行分解,简单保养后将保护阀装回原来的位置,气压表参数恢复正常。司机成功启动车辆后,高兴地对我说:“Chinese engineer very good(中国工兵真棒)!”

(张 鑫整理)

图①:维和工兵分队举行升国旗仪式。张 鑫摄

图②:维和工兵分队官兵进行焊接作业。葛学禹摄

图③:维和工兵分队官兵正在警戒护卫。张 鑫摄

制图:扈 硕

标签: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