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打造世界领先创新药分子库 成都先导为“参天大树找种子”

来源:同花顺财经    编审:    发布时间:2023-04-13 06:40:47

创新药的研发,是一场难度超越“攀登珠峰”的旅程:往往需要10年时间,投入超10亿美元,而最后的平均成功率也仅有10%左右。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在创新药的研发上也是这样。药物发现是药物研发的“开头”,也是决定新药研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为了发现一种新的药物,可能要筛选数以亿计的化合物,真正的“大海捞针”,这不仅需要高昂的成本,也提出了严苛的技术要求。

而有这么一家中国公司就站在药物研发的起点环节,通过DNA编码化合物库(简称DEL)等核心技术,为辉瑞和默沙东等全球知名药企发现原创新药的“种子”,它就是“西南科创板第一股”成都先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期,在“时报会客厅·对话中国科创力量”栏目中深度对话了成都先导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进博士,探讨了成都先导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核心价值与技术壁垒,了解了原创新药“寻找种子”的意义所在。

位于新药研发起点环节

很多人看到“成都先导”的名字,可能会想到半导体等行业,但实际上“先导”指的是药物发现过程中的先导化合物。

“新药研发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药物来治疗某些疾病,给病人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第一步就是对疾病的理解,要了解疾病是怎么产生的,这是基础医学研究,有时会花费几十年时间。研究清楚这些后,会确定疾病的‘靶点’(需要治疗的目标点)。”李进表示。

经历过学术领域的基础研究之后,就进入了新药研发的工业研究过程。“第一步就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找到能调控靶点功能的分子,让出了问题的靶点变得和正常人的差不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李进说。

可以看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不过,仅仅把它找到还不够,还需要对它进行一定的优化,才能保证后续开发的药物进入人体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二步我们称为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先导化合物具有活性,但需要通过优化才能知道它是不是能够进入细胞,进入动物模型中,有没有恰当的药物代谢,有没有副作用。只有把这些都调整好了,才能成为临床前候选化合物。”李进介绍。

据了解,药物成为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之后,还需要进行较为漫长的临床试验,只有最后确认了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才可以生产上市。

而成都先导所处的药物发现环节,以新药开发这一想法的产生为起点,以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的确定为结束标志,处于药物研发最上游的环节,也是技术难度和经济价值非常高的步骤。

全球DEL技术领军者

想发现先导化合物,就需要进行药物筛选,而这是一个比“大海捞针”更难的工作,需要从数以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化学物质中找到可成药的新分子。

如果药物筛选阶段找到的化合物成药性不理想,会大大增加后续药物开发的失败率,造成巨额研发费用的损失。

高通量筛选是传统的药物筛选方式之一,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试管中只有一个分子,一个一个去测,通常最多在几百万个分子中进行筛选,耗时漫长且成本高昂。而成都先导的DEL技术,则是在合成化合物的时候,每一步都用DNA进行了编码标记,给化合物赋予了“身份证”,一旦筛选出合适的化合物,就可以通过DNA测序技术在“汪洋大海”中准确得到这一化合物的结构等信息。

DEL技术的出现,让千亿级乃至万亿级的化合物能够进行混合筛选,在效率上远超传统的筛选方式,大大降低了药物筛选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目前成都先导已经构建了包含超过1.2万亿种结构全新、具有多样性和类药性DNA编码化合物的新药“种子库”,成为了DEL技术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

“如果靶点是个锁,你不知道哪个钥匙能打开,你手里面的钥匙越多,打开它的可能性越大。1.2万亿把钥匙肯定比几百万把钥匙成功率高。”李进说。

和传统的高通量筛选相比,DEL技术有着明显的效率优势。那么目前中国、美国、欧洲也有其他企业在做DEL技术,和它们相比成都先导又有着怎样的竞争优势呢?

“我们把DNA编码化合物库称为药物研发的‘种子库’。如果把最后上市的药物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先导化合物这种早期分子就相当于大树的‘种子’。根据目前公开的数据来看,成都先导的分子库应该算是最大的,其中包含了1.2万亿种不同的分子。我们也是亚洲第一家从事DEL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公司,过去5年间公开的合作伙伴加起来也是最多的。”李进说。

按李进的介绍,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容量越大,筛选的成功率就越高,成都先导目前的药物筛选成功率已经达到70%~80%,在行业公开数据中名列前茅,并且还在持续增长。而从新颖性来讲,分子需要足够新颖才能得到专利保护,而成都先导转让给合作伙伴的600多个分子中,有85%都属于开拓性分子(分子骨架和分子形状此前均未被披露过),新颖性极高,可以拿到专利。

四大技术平台

打造业绩新引擎

目前成都先导的业务以DEL技术为主要核心,公司也在打造基于分子片段和三维结构信息的药物设计(简称FBDD/SBDD)技术、寡聚核酸新药研发平台相关技术(简称STO)、靶向蛋白降解平台相关技术(简称TPD)这三大技术平台,有望成为未来业绩的增长引擎。

“从上市以来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做几件事情,第一是持续巩固我们在DEL领域的领先性和核心竞争力。另外一方面是引入与DEL技术具有协同效应的其他技术。”李进表示。

整体来看,成都先导正通过四大核心技术的探索突破,加强公司在新药发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全球创新药产业的“基础资源库”,为创新药的研发贡献力量。

和传统意义上的CXO(医药外包)企业不同,成都先导也在研发自己的新药。

李进表示,目前成都先导主要围绕肿瘤开发新药,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的有3个药物品种,其中一个新药项目代号为HG030的产品在中国大陆(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的全部权利已经被转让给了广药白云山。也就是说,HG030产品的后续研发、生产及销售将由白云山独立推进并承担全部费用,而成都先导保留HG030产品中国大陆以外所有区域的全部权益。

中泰证券(600918)研报认为,成都先导是全球领先的药物发现CRO公司,新药研发管线储备丰富,有望持续转化带动业绩弹性提升。截至2022年上半年,HG146、HG030、HG381均获临床批准,预计随着项目管线逐步向后端延伸,项目价值持续放大,新药项目转让带来的业绩弹性有望持续提升。

标签:

精彩推送

最火资讯

Copyright @2008-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9 9 2 5 8 3 5@qq.com
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